出现7交易日持续下跌 债市连跌传递出紧缩信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黄宪奇 随着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的出炉,央行将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几乎成为市场共识。受该预期影响,从上周一开始,债券市场出现了7个交易日的持续下跌。 自3月中旬以来,有关流动性将收紧的观点就一直在市场流传。支持这种判断的理由
上周五金融数据出炉后,专家认为,一季度1.26万亿的信贷投放完成了全年信贷目标的一半以上,整个信贷面临失控的风险。因此,央行出于保持信贷控制合理规模的角度考虑,也需要紧缩货币。那么,央行将出台什么样的紧缩政策?这一问题已成为市场目前关注的焦点。专家们虽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组合建议,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几乎都被纳入各家“菜单”中。另外可能会采取的政策包括加速本币升值、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等。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为3.00%,已接近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所需要的现金临界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提高的话,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将骤然紧张,这也是本周一预期明朗后债市加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没有其他缓冲措施予以配合,单纯上调准备金率将会使部分银行的运营出现困难。而且,随着五一长假的临近,各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将会激增。因此,目前市场对准备金率上调的时机存在颇多争议,而过低的上调比例似乎也并不能改变银行间资金长期宽裕的趋势。 加速本币升值和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似乎被市场理解为积极信号。一方面,汇率问题是本轮信贷增长过快的根本原因。伴随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逐步到位,银行间资金泛滥的局面将出现根本改观。而部分期限债券的收益率也基本调整到位,债市有可能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另一方面,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既抑制了贷款的过快增长,又保证了银行间宽裕的资金面。无论对债券及股票的发行,还是二级市场投资,都是一件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眼前的投资膨胀没有解决之前,这两种紧缩措施马上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一切都等待政策的最终明朗,也许等待并不会太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