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券 > 正文
 

央行窗口提示作用 债市变脸机构细揣政策神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0: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方 原

  北京报道

  “总部一周让我们上交了两份报告,主要是对央行政策出台的时间以及对债市中长期影响进行分析。”兴业银行研究部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多家券商和基金也在上周债市出现调整时,紧急召开会议,部署和推出内部研究报告,以应对债市在政策效应下可能出现的波动。

  预期趋于一致

  “从上周二开始,许多银行的债券交易部门就处在紧张的状态之下,一边忙着调度资金,一边又要密切关注任何暗示货币政策变动的信号。”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向多家银行了解到的事实是,一周以来,银行间市场每天一开市,就弥漫着资金趋紧的气氛。“几乎全部是正回购,甚至连平日手头资金宽裕的大行也在银行间市场挂出正回购。”兴业银行的一位交易员表示,这种场景以往只有在节假日前后,即资金相当紧张的状况下才会出现。这说明市场对存款

准备金率调整的预期越发趋于一致,纷纷提前行动,为保持自身的流动性事先做好准备。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唐军向记者回忆3月22日债市突变的情景,当天7天回购以1.42%的价格开出后,其加权平均利率就一路上升,一度上涨至1.55%,最终报收于1.5124%,较前一交易日猛升8.98个基点。当天银行间回购市场整体的加权平均利率劲升了7.76个基点,报收1.488%。

  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动性最强的短期债券无疑承受了主要的抛售压力。1年以下的央票和短期融资券放量下跌,至收盘,1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升至2%附近,而3个月央票的收益率也在1.8%上下徘徊。当天,1年以下债券成交量达到645亿元,较前猛增近8成。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回购市场资金价格上涨,一些机构为保证流动性,开始主动抛售手中的筹码。在突然变调的债券市场上,以往一直被忽视的流动性,突然占据了显要的位置。

  “资金价格的上涨,加剧了现券市场的抛压。”上海

证券交易所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上周末,交易所债券一直抛盘汹涌,交易所市场成交量每天维持在11亿元上下,较前一周的交易日增加了36%;上证国债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下跌了0.31%,创下了去年11月9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回到了两个月前的水平。长、中、短三个期限的债券品种全线下跌,其中跌幅超过0.3%的券种占了三分之一。

  央行“窗口”提示作用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表示,许多机构的报告都对上周债市调整的政策面进行了分析。

  据他分析,目前债市调整的政策因素主要是对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自上周二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央行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债券市场也随之出现了调整。但我们认为,即使传言成真,对债市来说也主要是短期影响。”

  “不排除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虽然只是传闻,但是若仔细分析当前面临的金融经济形势,可以发现央行上调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表示。

  海通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美利差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利率的上升空间已被拓宽了。

  另外,第一季度国内投资居高不下,新开工项目增多。如果投资增速或者信贷数据继续出现明显反弹,则将明显加大央行出台更严厉回笼措施的可能性。

  对于央行近期会不会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多家银行和券商的分析人士认为,上周末,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关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的表态,已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债市出现波动,说明市场对央行“窗口”提示的反应相当灵敏。

  许多机构在分析报告中也指出了债市调整的另一个原因,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了约价值20亿元的国债拍卖。

  据参与拍卖的一名交易员称,被拍卖的国债主要是一些仅在交易所市场交易的中期以及短期国债。而参与此次拍卖的主要机构为保险公司,和之前进行的几次国债拍卖情况类似,此次拍卖并未公开进行,仅有部分平时交易较多的机构收到了允许参与拍卖的文件。

  据市场人士分析,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不公开拍卖此批国债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免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不过,目前债市的大幅回调在市场人士看来还是受到了国债拍卖消息的一些影响。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几家大券商,都对政策效应下的债市大势进行了梳理。

  “从短期来看,债市的本次调整在所难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表示。他说,在进入2005年三季度后,市场上看空的舆论开始逐渐蔓延,然而国债市场经过短暂快速调整之后,再度向上创出新高。这种“看空不做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资金过度宽裕而被动配置的压力。

  机构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从中长期债市走向看,央行维持市场稳定的基本取向不会改变,在宏观经济指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短期内央行调整短期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就存款准备金率而言,调整幅度不会超过0.5%。因此,随着市场调整的逐步到位和资金面收紧压力的减轻,市场仍然会回到稳步攀升的轨道上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