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热点聚焦 > 正文
 

债券争夺优秀发行主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15:10 《资本市场》

  文/王俭保

  企业债券与短期融资券本是同根生,但如今相煎很急。

  近年关,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2005年第二批企业债券额度下达情况,共有43家企业获得608亿元的债券发行额度。这样2005年共下达的企业债券额度达到112
0亿元,企业债券额度的数量级自2000年国务院特批以来首次由多年徘徊不前的“百亿元”发展到“千亿元”,获得企业债券额度的发行主体数量也创造了历史之最。

  但细究这批企业债券额度名单中的发行主体,独独少了企业债券市场的“老大哥”——铁道部。铁道部自1995年以来已经连续发行10期共286.6亿元企业债券,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次数和融资总规模最大的发行主体,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

  没有出现在新的企业债券额度名单中是因为“老大哥”已有新的投向:

铁道部已获得央行50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发行计划,并于12月中旬首期发行了200亿元,余下300亿元将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这么看来“老大哥”投奔新主亦有理由,毕竟一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几乎相当于以前10年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2倍。

  实际上在“老大哥”投靠之前,已有多家企业债券市场的“小老弟”们离家出走,直奔短期融资券。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以来共有117只发行主体获得企业债券额度,但自2005年5月短期融资券推出后,便有15只处于

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的优质客户开始投奔短期融资券,占整个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13%,这可都是企业债券市场的VIP客户。

  短期融资券这个2005年5月底才出生的新生儿一出世便直接挑战存在二十多年的企业债券,与其争夺优质发行主体。短期融资券能够有“如此胆量”的最直接原因是其具备的超强实力:在推出后仅半年时间短期融资券便获得1400多亿元的发行规模,有60多家包括民营、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获得发行资格。

  虽然短期融资券与企业债券本质上同出一门,均属于债券类融资产品,但短期融资券这半年时间所取得的成绩却是企业债券市场为之奋斗了多年仍未达到的。市场运行结果的差异起因于管理模式的差异,而这两个同出一门“兄弟”管理模式的差异正是市场化和严格行政化思路的集中体现。

  短期融资券一面世就是市场化思路的高度体现,发行主体的选择权交由市场负责,主管部门更专注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建设等市场基础建设。反观企业债券市场,其发行主体的选择享受着国内目前最高级别的政治审批待遇——国务院特批,这也是任何其他金融产品所不及的。

  但两种模式作用下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短期融资券在市场化的选择下发行规模和发行主体范围迅速扩大;但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却一直徘徊不前,融资主体范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尽管今年市场的规模有明显扩张,但困扰市场多年的基本制度建设未见大的动作,企业债券市场也一直未能真正承担起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重任。

  看来在市场经济中最厉害的还是“无形的手”,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的企业债券仍要让位于刚出道的短期融资券的真正原因了。这样说来,“被抢了风头”的企业债券市场若想站到主角位置、实现多年未有的重大突破只有多多依靠这“无形的手”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