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力度回笼博弈流动性泛滥 债市进入盘整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8:42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黄宪奇 北京报道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持续动用猛药,主要意图在于防止信贷投放的过快增长。尽管银行的放款冲动和稍有缓解的外汇占款压力对当前的流动性泛滥会有所抑制,但业内认为资金富余的状况难有明显改变。不过大力度的央行票据发行还是会给市场造成冲击,另外CPI增速上行的趋势也将影响债市,债券后市将更多地表现为盘整格局。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投放增速都出现加速上扬。M2增速超过了19%,明显高于全年的目标,也高于去年的整体水平。其中尽管有春节因素,但是数据本身依然偏高;同时新增贷款规模偏大,尽管后续是否持续,有待观察透过1月份数据仍能感受到经济活跃度加快的迹象。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658亿元,同比多增2849亿元。中信证券的杨辉认为,尽管今年宽货币的格局不会改变,但是今年与2005年将有些不同,有了2005年的操作经验,而且随着美元连续升息,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缓解,在这种情况下,人行会强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抓紧有利的时机,对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春节后央行公开市场的资金回笼力度一直很强。继上周净回笼规模达到2923亿元后,本周二央行又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2000亿,加上今日将要发行的750亿票据,本周央行资金净回笼量极有可能再次突破2000亿。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综合考虑通货膨胀、CPI走势等因素,无须对利率进行调整,经济中投资过热的现象依然存在,央行正在努力遏制过度的投资。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除承担对冲到期货币量的任务外,主要目的还是配合宏观调控取向。 国海证券的何康认为,经济减速的趋势将抑制银行的放款冲动,而银行原有资产配置习惯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所以当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宽裕状况不会有明显的改变。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银行体系的超额备付水平仍维持在4%左右,似乎也支持资金依然充裕的判断。业内人士认为,债市长期的走势尚难下定论,而近期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一些扰动因素。 首先,央行持续地大力度发行票据,将改变短期债券的供求关系,这将对短期债券行情构成压力。其次,中美利差的不断扩大,提高了热钱投机的成本,较好地减缓了热钱流入的速度。在热钱流入减缓的背景下,债市收益率也有着调整的要求。第三,即将发布的1月份CPI数据将启用新的权数,该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CPI数据上升,再加上春节期间的基数变动效应,市场预期1月份CPI将有大幅攀升,这将对债市形成冲击。另外,M2增速已持续走高一年有余,这将对中长期的物价走高形成支撑,因此基本面对债市并不十分有利。春节过后,交易所、证券业和中登公司等三个部门分别对交易所的债券现券、回购的交易、清算规则进行调整,该调整对交易所债市造成的短期、负面影响仍需要消化;而股市走牛迹象初现,其资金分流效应也会在债市得到一定的体现。综合以上扰动因素,债券后市保持盘整的机会将更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