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热点聚焦 > 正文
 

谨慎开闸次级债发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1:29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周萃

  刚刚过去的2005年年末,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迎来一个小高潮。仅12月的最后两星期,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三家银行即共计发行69亿元次级债。而此前不久,银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并按照规定计入附属资本。据了解,兴业银行40亿额度的
混合资本债券发行计划已通过银监会批准。

  作为以负债经营为主的商业银行,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它是否稳健经营的两个最重要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直接决定了银行破产时最基础的偿还能力,而资本充足率则反映了一家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充足率过低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一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两大历史包袱。经过近三年的银行体制改革,特别是建行、中行、工行当前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造,目前工行资本充足率已达到9.12%,核心充足率为8.07%;中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0.0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48%,建行2005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达到10.71%,而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11%。2004年,资本充足率达到8%要求的商业银行已上升到35家。

  尽管如此,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要继续保持在巴塞尔协议8%与4%的“底线”还需要一段很艰难的路要走,而鼓励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以及发行混合资本债券,正是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银行实力,解决资本补充渠道的有益探索。

  银监会成立以来相继发布《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和此次的《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次级债券,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明显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商业银行资本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此次混合资本债券的推出,使我国商业银行又多出了一种补充资本金的工具,此混合资本债券性质属于比次级债更接近于资本性质的债券,具有更强的补充资本充足率的作用。据记者对一些商业银行的调查,银监会此举将极大满足这些银行拓展资本补充渠道的迫切需求。

  然而,尽管次级债是补充商行资本的一个很好的渠道,但基于我国债市建设的现状和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不能也不应过分依赖次级债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正如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所言,“不能把次级债当成一棵‘摇钱树’,资本不足时就摇一摇。”

  “次级债的成本相对较高。次级债利率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平均利率是不争的事实。”唐双宁在“2005中金论坛”上详细阐释了这一观点。“特别是随着次级债到期日的临近,次级债将打折后计入资本,这会对银行带来更大的财务压力,应当认真考虑。”近日,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发行的十年期次级债其票面利率分别为3.68%、3.98%、3.6%,远高于十年期定期存款2.25%的年利率,如果再附加计算发行手续费,对银行经营成本来说确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机构互相持有次级债对次级债发行也有负面影响。机构互相持债有两种表现,一是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次级债,如中国银行次级债发行中,中银国际证券就持有母公司部分次级债。第二种情况是机构之间互相持有次级债券。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持有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20%,这一条款是对国内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机构投资的相机策略。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不存在硬约束,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银行机构互相持有次级债券,如果银行业发生金融危机,最极端的情况是会有20%的核心资本损失;其次,也损害了金融市场配置风险的能力。

  “次级债作为附属资本,其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就一个国家整体金融体系而言,如果次级债大量是由银行机构相互持有,虽然每一家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得到提高,但并没有改善银行业整体的稳健性。资本监管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一个数字或是比率的提高,而是使银行体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银行不能认为只要发行次级债使数据达标就万事大吉,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充足计划,将外部资本补充,内部资本积累,提高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内外兼修,切实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对机构互相持有次级债的消极影响,唐双宁做了深入阐释。

  此外,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问题也是次级债发行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银行机构发行次级债的基础。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割裂,缺乏基准收益率曲线,债券市场尚不能形成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公允债券价格。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中,利率与二级市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利率相当,两种债券间的信用利差不明显;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信用发展的滞后使得信用体系缺失,市场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也不规范,国内评级机构和投资人还不能自主区别对待不同发行人和投资产品的信用等级。

  发行次级债是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但次级债不是一棵“摇钱树”,资本充足率提高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努力,商业银行内外兼修,将外部资本补充,内部资本积累,改善风险管理相结合才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正途。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