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基金无缘首批企业短期融资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0:38 证券时报 | ||||||||
仍有个别基金冒险尝鲜,类似事件引发“行业不公平”争论 □本报记者 程林 刚刚结束的109亿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结果显示,少数基金成功参与其中,而大多数基金却被排除在外,究其原因,对于若干管理层不置可否的投资品种,不同基金采取了不同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基金可投资品种增多的同时,管理层的监管与规范是否可以先行到位呢?”一位基金经理评论道。 多数基金错过投标 5月26日,首批华能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5家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在亮相后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追捧,109亿元的发行量当天就被各路机构一扫而空,但这中间缺乏基金的身影。 “对于能否投资短期融资券,管理层在5月26日之前并没有明确表态,我们也不知道能否购买,5月26日当天下午,管理层才做出口头通知,基金可以购买除振华港机(资讯 行情 论坛)以外的企业短期融资券,但此时投标期限已过,因此按照严格的规程基金公司根本无缘本次企业短期券。”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对记者透露说。 另一家基金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证实了以上细节,这位基金经理表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在此期间宣布银行间成员都可以购买企业短期融资券,但基金公司作为受中国证监会管理的机构,一切行为还是证监会说了算,而且到现在为止证监会也只是口头通知、也没有明文规范什么类型的企业券可以买、什么类型的企业券不能买,以及具体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因此基金对于如何选择还是迷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错过了这次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一位基金经理透露说,起码有深圳和上海各一家大型基金都在证监会通知前抢先参与了该券种的投标,而且数额不小。 法规明显滞后 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对此评价说,对于基金市场一些冒险和打擦边球的行为,一直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和约束,这对于大多数愿意守法经营的基金公司来说并不公平。但是目前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一些需要法规明文界定的投资规范,目前并没有明晰,导致基金无所适从,法规的滞后间接导致了部分基金出现违轨嫌疑。 企业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混淆是此次问题的主要根源,根据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信用等级在AAA级以下的企业债券”,而对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而我国第一批发行的5家公司短期融资券中,华能国际为标准普尔评定的“BBB+”级别,国航股份一期、五矿集团一期为中诚信评定的“A-1+”级别、振华港机为联合资信评定的“A-”,这些级别和我国货币基金暂行规定中要求的信用等级并不是一种评级体系。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标准普尔是目前国际上最高级别的评级机构,在标准普尔评级中,中国的主权债也只是BBB+,而按照业内规则任何公司的评级都不能超越其国家主权评级,因此这意味着只要是标准普尔评级的中国公司,与现有规定中的AAA信用等级都有冲突。 一家评级机构主管对记者表示,在我国以往一些企业债发行中,往往要求有国有银行或是大股东为其做担保,信用评级达到AAA是以担保为先决条件的;但央行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的目的就是要减少金融系统的风险,第一批五家公司都是没有担保的,其目的就在于由市场来自行判断债券的收益与风险、形成一个市场化的风险溢价。 现行的法规显然滞后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变革,参与者无所适从。几位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其他基金,现在如何投资企业短期融资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说法。 需求倒逼法规 一位货币市场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原则上只要高于同期央行票据5-10个基点,基金就有充足的动机去买,因为第一批企业大都为中央大型企业,风险并不大;而在收益率来看第一批招标数据从90天-365天债券收益率分布在1.98%-2.92%之间,较大幅度高于同期央行票据利率水平。 但这位经理也同时警告说,从未来看,央行的目的已经很明确,就是通过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品种来分散由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的风险,因此,将来势必会有一大批参差不齐的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来进行筹资,由于担保的缺乏将来个别企业发生诸如违约、不能偿还本息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将考虑参与机构对风险的判断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但最关键的是,在基金参与市场前,需要管理层对此有更清晰的管理办法和限制,给大家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而一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更对记者建议说,除企业短期融资券外,对于券商短期融资券以及将来的境外机构债券和部分券商设计的定向理财产品,基金能否投资、如何投资,目前都不得而知,业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该人士建议管理层能够及时完善有关法规,如此方能避免更大的风险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