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债券走强 银行资金紧张与宽裕的悖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 10:02 中国经营报 | ||||||||
缥缈 新年以来,债市起了一波行情。自去年5月见底91.10点到上月收盘,上债指数月线连拉“阳线”,其间只有三根很小的阴线,走势强劲异常。今年前三个月来看,月月报收长阳,指数涨幅近5%。
对债市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债券价格与银行利率负相关:如果利率进入单边通道,则债市进入单边市;而且,价格越低,收益率越高。 因此,在加息声中,债市出现这种走法显得“怪异”,显示了某种大资金“控盘”的特征。最明显的转折点,发生在去年9月至11月,也就是央行升息、并且放开贷款利率前后。 银行资金:紧张与宽裕的“悖论” 从理论上说,为什么国债价格会上涨?主要原因应是各大机构手中资金充裕,而国债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例如,2005年首期凭证式国债,之所以会被众多投资者抢购一空,就是因为它的利率,简单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从盘口看,近期发行的10年期新债010501,同样受到资金追捧,中标利率4.44%。 对此,春节开市以后,为了减少资金的充裕度,央行不得不“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且创下两周内“回笼货币量”高达2580亿元的交易纪录。同时,股票一级市场的资金,显示也很充裕。比如近期的新股“南京港(资讯 行情 论坛)”,其中机构“累计投标超额认购倍数”,达到158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材料与物流市场,大家的感觉却是资金紧张,同时股票二级市场也很低迷。上周,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创下自“5.19”行情以来6年的低点。 那么,市场资金是“紧张”还是“充裕”呢?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应注入资金,还是抽离呢?对此,是否存在第三种选择,比如以“平盘”处理,仰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笔者的看法是,当前债券火爆,不是什么好事。这会导致三个结果。其一,新债价格失真,国民经济将会因此而受损;其二债券发行的“市场化”将会受到国债价格的遏制与困扰,改革进程将被延误;其三,影响银行业的投资预期,对于加息风险,同样不能忽视。 而且,正是由于债市的走强,以及银行利率太低,我们看到近期的储蓄资金、保险资金开始进入货币市场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等,更多的资金开始逐步退出流通,债券也因此被推上新的高点。 央行操盘:“规则决定一切”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高价债券,是很少会有机构大量参与的,因为机构投资者一定懂得它的收益率太低,所以也就谈不上追涨,难以吸引跟风盘。 退一万步,即便机构参与,但到最后想要出手的时候,仍然面临流动性的困扰,那就是这只债券没人要了。由于“筹码集中度”以及“债券价格”双高,将令这些债券成为必须进行“二次发行”的“新债”,这是债券与股票的最大不同。债券无法逃脱“收益曲线”的“技术描述”——逆市拉升,没有意义;顺势出货,绝无可能。 出不了货,那怎么办?所以也只好自己拿着,于是好端端的一只债券,就这样成为死筹码。特别是在当前的市道中大量持有国债,还有“利率”风险,比如长期券种的风险更大一些。 总之,对于债券市场近期的表现,很容易让人又联想到道德方面的因素。非常清楚,对于债券,“规则决定一切”,我们一方面不能不揣测央行的“良苦用心”以及超级频繁的“市场操作”的后果;另一方面,当前债市的受益者结构失衡,政府不应与民争利,不能只算经济账。 据央行数据,2004年非金融机构共计29023亿元的融资中,“企业债”融资仅占1.1%,银行贷款的比率超过83%。以这种结构来看,债券的红火,耐人寻味。 此外,其实自1999年以来,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作用”,早已远远地超过数据的显示,而且超出大家最高的想象。从最深的层次来看,由于我们国家是世界排名居前的“资本净输出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二”,所以,大量资金除流向国内相关券种,而且还流向海外市场。另外,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在关注中国,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事实上就是因为近年以来,我们国家资本输出的规模太大,以及我国所吸引到的境外投资,仍然持续增长。 资金不断涌入,商业银行的“存贷差”不断扩张,这包括近期房贷的收缩、央行下调各大机构的“超储利率”、央行信用的推动以及人民币存在升值的市场预期,无不间接推动债券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