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论文解读:区块链结合实体经济可以从联盟链开始

央行论文解读:区块链结合实体经济可以从联盟链开始
2018年11月14日 11:32 新浪财经综合

下载新浪财经app,追踪全球币市行情

  来源:互链脉搏  

  互链脉搏按:比特币诞生至今已有十年光景,作为其底层的区块链技术伴随着数字货币的迅猛发展也逐渐走进大众的认知。但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区块链项目依然很少,除了区块链物理性能不高外,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也存在诸多误区,央行工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当前失控的区块链行业指明了方向。互链脉搏特别邀请了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2018年11月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徐忠,副研究员邹传伟撰写的工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正式发表。作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的权威研究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内部的研究成果对于产业界、市场以及学术界正确认识和理解共识、去信任等区块链核心概念,厘清目前主流区块链系统采取的“Token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

  在比特币及其底层区块链技术诞生十周年之际,这篇论文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瓶颈问题和应用潜力。在此之前,尤其是2017年以来数字货币市场的爆发式发展,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有的认为区块链就是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有的则认为区块链可以颠覆世界,颠覆各个行业,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关系,这种种误区主要还是因为数字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区块链认知的没有正本清源。

  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主要有四类应用方向

  从区块链技术出现到现在整整十年,十年间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出现了有潜力的应用,包括公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尤其是近年来公链项目更是呈几何级数发展,但是除了加密货币发行和交易之外,区块链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论文中提到DappRadar网站统计了以太坊及其上1137个分布式应用,发现过去24小时活跃用户数只有12521人,其中只有2个分布式应用的24小时活跃用户数超过或接近1000人,而且比较活跃的分布式应用集中在游戏、博彩和加密资产交易等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大的领域。

  实际上,从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公链运行状况来看,除了最早的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还没有出现大家一致公认的公链,即便是市场寄予厚望的EOS上线之后也无法实至名归。所以,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公链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助推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观察。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区块链项目很少,文章认为原因在于区块链物理性能不高,同时区块链的经济功能机制设计上存在不足。

  那么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在哪里?

  如果说区块链1.0是比特币,区块链2.0是以太坊的智能合约,那么区块链的3.0就要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还比较少,但是已经出现了很多有前景的应用案例。

  从央行工作论文中,作者认为基于“Token范式”,区块链主要有四类应用方向一是无币区块链;二是以非公开发行交易的Token代表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以改进这些资产或权利的登记和交易流程;三是以公开发行交易的Token作为计价单位或标的资产,但依托区块链外的法律框架的经济活动;四是用区块链构建分布式自治组织。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四种应用方向中,除了第一类之外,其他三类应用都存在短期内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区块链要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从联盟链的应用,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无币区块链开始。

  实际上,联盟链的应用也是受到了很多传统企业的高度重视,银行、保险、证券、航运物流、汽车、政务、民生等领域均出现了联盟链的应用案例。《2018年德勤全球区块链调查报告》中发现,来自汽车(73%)、石油和天然气(72%)、生命科学(72%)、金融(64%)、消费产品制造(56%)和健康医疗(55%)领域的受访企业高管认为区块链会对所在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比例超过50%以上。同时,受访企业高管主要关注许可式区块链(52%)、私有链(公司内部)(44%)、公有链(44%)、联盟链(36%)。

  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都需要监管介入

  区块链只有能够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才具有生命力,我们既不能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打造乌托邦式的区块链应用,也不能将区块链等同于加密数字货币。而且,加密数字货币也并非区块链技术的终极应用,只能是区块链最初的应用形态,加密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必须要在监管环境下才能迎来新的机会。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应用无论是以公链形式还是以联盟链形式,都应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也都需要监管的介入。区块链技术要真正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原有的监管模式形成挑战,而且也可能出现全新的业务模式,没有相关的监管政策。这都需要我们的监管模式、监管手段和监管理念进行相应的改变,为释放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创造条件。

  未来的监管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推动区块链助力实体经济为目标,完善监管政策和环境。

  一是“分类施策、分类监管”。对于论文中提到的四种“Token”范式,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手段。比如对于无币区块链应给予大力支持,监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委推动政府率先应用。对于联盟链中的Token,应该采取支持措施,建立和完善联盟链中Token的法律界定,并且逐步完善链上和链下的法律衔接。

  二是明确政策边界,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目前,国内已有的区块链相关政策并没有贯彻执行,导致区块链领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真正推动技术应用的企业没有得到支持,反而是在模糊地带从事违规行为的企业在市场上快速膨胀,这不应该是我们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目标。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坚守底线,对于不符合国家导向、违规违法的“伪区块链”企业且坚决按照相关政策进行监管和打击。

  三是探索“区块链监管沙盒”模式。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区块链监管沙盒”,但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

  对于此类“监管沙盒”应按照现有政策处理,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探索制定“区块链监管沙盒”的相关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具体内容,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推动区块链“监管沙盒”的试点工作。

  作者简介: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投资经济博士,在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上海金融》、《张江科技评论》等核心期刊和杂志发表多篇文章,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理事、《张江科技评论》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孵化器来投吧创业导师。长期从事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和产业研究工作,参与的课题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一等奖”,负责张江高科技园区“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上海市陆家嘴集团“十三五”规划研究等重大课题。国内区块链领域的早期研究专家,本人著作《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卷》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

责任编辑:唐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贝通信 603220 7.85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3.3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