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庞玉良简介
|
庞玉良:现任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他社会背景深厚,但他为人极为低调。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做国际货运代理的庞玉良,最近几年通过做货运包机,其生意涉足土耳其、尼日利亚等中东、欧洲地区,“赚了很多钱”。[全文]
|
帕希姆机场简介 |
 |
什未林·帕希姆机场地处汉堡和柏林之间,距汉堡仅90公里,离柏林也不过120公里。机场有两条3000米×55米的跑道,可起降各种机型的货运和客运机。该机场建于1937年,1949年成为前苏联在原东德的军用机场,后来主要从事货运。由于缺少货源,近几年该机场多次装修并多次易手,却仍未改变亏损状态。[全文]
|
相关报道 |
 |
河南商人染指前东德私有化
由于德国对机场的股份出售没有相关的限制法规,河南商人庞玉良终于在前东德私有化的持续进程中,拿到了德国“经济沙漠”中的帕希姆机场。德国人赞美中国商人的长远眼光,但他们同时也担心在这个制造业落后的地区发展物流业能否成功
。[全文]
隐形富豪庞玉良对资产状况保持沉默
购买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一事让名不见经传的河南人庞玉良浮出水面。胡润和《福布斯》评了多年中国富豪榜,怎么把一出手就10亿元人民币的庞玉良放掉呢?[全文]
庞玉良海外拓疆胜算几何
“林德国际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海外经营人才如何汇聚、雇佣文化差异怎么化解、后续资金能否保障、强大的德国工会怎么面对
等等难题。[全文]
|
|
小调查 |
|
|
|
 |
 |
10亿巨款拥有德国机场100%股权
|
|
5月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了“中国河南·尼日利亚拉各斯·德国帕希姆经济合作商贸投资洽谈会”。德国什未林市的代表在洽谈会上透露,林德集团董事长、河南人庞玉良从全球11家竞标者中胜出,购买了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设备及附属经济合作区土地的永久拥有权,双方已签订最终协议。中国人收购国外机场永久经营权,这在中国航空史上尚属首次。此举意味着在欧洲大陆从此有了中国航空公司的中转基地。 [全文] |
|
 |
收购机场拓展欧洲业务 |
|
庞玉良投巨资买德国机场干什么用呢?记者与林德集团下属林德国际运输代理公司一位负责人取得联系。这位负责人说:“仅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其服务网络就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购德国机场有利于拓展欧洲业务。”
就用途问题记者采访了庞玉良。他说,机场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和机场保税物流园也归他们所有,中国服装、日用品、汽车及高科技等企业可进驻保税经济合作区生产、组装,其产品产地可标注为“德国制造”,能有效地规避贸易壁垒。
庞玉良还透露,帕希姆县还给机场投资者以优惠政策: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帕希姆县提供7万欧元的补贴,投资100万欧元者,可申请本人及直系亲属的德国居住权。
[全文] |
|
 |
未获商务部核准交易违规 |
|
5月30日、31日,河南省商务厅、北京市商务局和商务部境外处相关人士均明确表示,尚无这一境外投资的核准纪录。而“未经商务部门核准和备案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部门对这一项下的购汇和汇出将不予放行”,面对采访力挺庞玉良收购帕希姆机场的河南省、郑州市相关部门
的官员们的选择也均为沉默。 [全文] |
|
|
|
 |
谜一样的“黑马” |
|
在相关人士的语境中,庞玉良是一个“成功者”:为收购帕希姆机场,击败了来自德国、美国、土耳其等地的11家竞争对手,最终取得该机场及其附属土地的100%股权,“花了十个亿”。外界对庞玉良也频感兴趣,诸如他的商业帝国何以铸就、亿元真金从何而来以及这位一直名不见经传的“隐身富豪”有何创业传奇等等—庞玉良均以沉默回应,任凭媒体穷究。
林德国际模糊的形神与庞玉良神秘的风骨显然是一种悬念。事实上,自此消息公开,人们的质疑就从未了断。“好事者”甚至公开断言,“庞玉良迄今为止只是拿到了一纸协议”、“这是一次投资洽谈会的技巧性捧场……”。 [全文] |
|
 |
12年“闷声发财” |
|
或许,国人已经习惯了接受个性张扬的商业领袖,对于“闷声发财”者反而有些敏感。但《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这种特性恰恰是庞玉良身上最为明显的商业烙印。知情人士称其“属于国内最早从事国际货运代理的一批人”,但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投身中东、欧亚地区的货运包机业务让其“赚了很多钱”。
5月31日,一位熟知河南物流产业态势的资深人士称,庞玉良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郑州耕耘他的“试验田”了,而且其郑州如今已颇具“根据地”色彩。
[ 全文]
|
|
|
|
 |
帕希姆机场问题多 |
|
据帕希姆机场总裁赫尔曼·厄托披露,帕希姆机场此番出售已是“梅开二度”,该机场早在6年前就曾被英国某“专业机场运营公司”收至麾下,用于往返欧洲与东亚货运飞机的起降,“但机场的盈利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2005年3月,帕希姆机场被当地政府接管,英国管理团队被解散。而细究其败走的根源,权威人士认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密切相关—德国《世界报》经济版资深编辑丹尼尔·厄科特,用“经济沙漠”来形容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经济发展水平。 [全文] |
|
 |
中国商人看重长远利益 |
|
事实上,在欧洲“败走麦城”的企业并不鲜见—TCL“国际化战略”在发展中国家披荆斩棘,但进入了欧洲之后便陷于亏损的泥潭;明基收购西门子之前,在欧洲9个国家经营了六七年,对欧洲的文化、习俗有着深刻理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虽然有种种不利因素,但是机场的区位优势无法否认。从短期来看,赢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生意值得做。”在德国汉堡从事货运的商人如此评价,“中国商人优势就在于能够看到长远利益。”
[全文] |
|
 |
庞玉良的“锤子”
|
|
“虽然有种种不利因素,但是机场的区位优势无法否认。从短期来看,赢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个生意值得做。”在德国汉堡从事货运的商人路德维希则如此评价,“中国商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看到长远利益。”
5月30日,记者在东方中天采访时,发现该公司门前有一句富有哲理意趣的格言—“如果你惟一的工具是把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
或许,庞玉良早已准备好了“锤子”。
[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