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金融脱媒带给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 20:18 证券日报

  交通银行副行长 李军

  金融脱媒的发展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重大机遇:

  一是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
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中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

  二是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券商将可以以证券质押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资金,银行可以借此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新型资产业务。同时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证券品种的日益增加以及证券市值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证券抵押贷款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投资者在交易中有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三是支付结算业务将获得较大发展机会。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一级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央登记公司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二级清算业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三级清算业务———即个人投资者在证券营业部资金账户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

  四是企业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中间业务前景广阔。证券品种的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代客理财的投资风险,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随着金融投资品种的增加,企业资产选择的机会增加,投资的专业性将增加,企业将更多地求助于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现金、资产管理,为银行发展相关业务提供机会。

  五是脱媒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六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大有可为。首先,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存在差异产生了合作的可能。其次,在综合经营仍然处在“积极稳妥”推进阶段、补充外源资本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密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层面的合作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较为经济、快速、可行的选择。

  金融脱媒的发展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一是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从资产业务的总量看,金融脱媒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降低,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从资产业务的结构看,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有潜力的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造成显著的双重冲击。

  二是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象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市场风险将日益突出,且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三是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有“总量效应”、“价格效应”和“成本效应”三种。相比较而言,金融脱媒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大型银行更大一些。这首先是由于,一般来说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在向大型、优质客户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其次是因为中小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规模经济特征不如大型银行显著。

  四是脱媒背景下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随着

股票市场以及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优质大型企业得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银行贷款开始逐渐被直接融资所替换,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减少。

  五是创业板将进一步分流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创业板对企业上市的条件较主板市场宽松,适合治理规范、经营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这些优质中小型企业是目前商业银行争夺的重点客户,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商业银行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将面临分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