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关注农行改革 > 正文
 

农行改革分拆思路不可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9:1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余丰慧

  据媒体日前报道,5月9日下午,有关方面向国务院陈述了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方案。方案之一是“分拆”。另一套方案与建行、中行和工行的改革方案差异不大。“分拆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取消现设于北京的农行总行,以省为单位设立总行,将农行地方化。该改革思路的最大好处是———农行的巨大历史包袱将由省市区与中央共同承担,以调动地方支持
农行改革的动力。

  “分拆方案”令笔者大吃一惊。笔者认为,这种方案完全不可行,如果实行这种方案可能会毁掉一个大银行,还将带来金融风险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分拆方案”可能带来一系列弊端

  如果实行“分拆方案”,将大大降低农业银行抗风险的能力,很可能带来金融风险。从世界范围内观察,特别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商业银行就掀起了合并浪潮,目的在于发挥规模优势和整体优势,提高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金融企业是一个特殊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规模越大,管辖内调度资金余地越强、灵活性越高,抵御单个网点的支付风险、抗御单个网点以及基层行的信贷风险能力就越强。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最需要发挥规模优势和整体优势。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无论在物理网点还是网络等虚拟网点,在规模上都是快速向大处发展。把好端端的一个大商业银行进行分拆,从国际上看目前还没有先例。如果把农业银行进行分拆,一些不良贷款占比很高的分支行,风险可能很快暴露,到时国家将买单更大。而且,目前农业银行正在发挥全国的整体优势,正在加强管理,逐步消化这些风险因素。

  如果实行“分拆方案”,将会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不利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在农村金融机构中,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邮政储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区域性的,
邮政储蓄
功能不够完善,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的,县以下没有机构。只有农业银行功能最为完善,触角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如果进行分拆,将给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严重问题,比如:在汇兑方面,县以下为农村商品流通进行资金汇兑服务的主要依靠农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汇兑功能基本上出不了省,全国性资金汇兑基本上由农业银行进行或代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金融服务,这个时候如果分拆农业银行,将削弱农村金融服务,是下下策。

  如果实行“分拆方案”将大大降低农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今年年底,入世过渡期将彻底结束。国内商业银行将直面外资银行的竞争。而四大银行的网点优势、网络优势等是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农业银行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现在在代理保险业务、代理

证券业务、代理各种收费业务以及与外资银行合作等中间业务上的优势已逐步拓展,将来外资银行与农业银行合作也许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如果分拆,这种竞争优势将彻底丧失殆尽,最终必然毁了农业银行。

  金融业地方化很难取得成功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把货币当作“老虎”来看待,是不无道理的,如果赋予地方金融权力过大,是否会带来金融风险等,值得思考。就像一位农村金融专家所说,将农行地方化或许不是好办法,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地方政府管理金融很难取得成功。目前,把农村信用社归地方管理是否是一个好办法,还有待观察。历史上也曾有过呼声将四大银行的一部分归地方管理,但是,高层再三衡量,最终否决了这种建议。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有着本质的不同,农村信用社原来就是分散在县市级以下的分散金融机构,这种分散局面给农村信用社在建立全国性、全省性汇兑网络上造成困难,现在归省级管理,实际上是由分散到规模化改革的过程。而农业银行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全国性的机构,现在已经形成全国的资金汇兑网络、网点等,把一个规模很大、整体性很完整的商业银行进行分拆,必须慎重。

  单纯为了卸包袱不是好办法

  农业银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完善内部机制和约束能力,建立一个全新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竞争能力,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不是单纯为了国家卸包袱。应该把农业银行定位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金融力量,大力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工业发展等,然后,如果条件具备,再实行股份制改造。这样就会在农村形成有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农业发展银行)和层次比较高的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问题的解决。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