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招商银行:IT归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7:06 《IT经理世界》

  杨小薇/文

  2004年年底,招商银行在北京声势浩大地推出了“财富账户”。按照马蔚华的说法,“对招行而言,这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据说,招行的信息技术部在“财富账户”上投入的精力是“一卡通”的10倍。

  但是从那以后,曾经为招行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技术领先优势”这个“一招鲜”却渐渐不再成为提及招行必谈的话题,甚至在这次招行战略调整的“十变”中也难觅技术战略的身影,这更让外界怀疑招行是不是不再把IT技术优势放在竞争力中了。

  对此,马蔚华进行了明确的反驳——“对于招行而言,IT技术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了。”马蔚华说,过去在中国银行圈子中IT技术决定的是谁能发展更快,现在却变成了谁能活下来的关键。

  “我们在研究发展战略时,IT技术不再是亟待实现的战略目标本身,而是提出战略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从马蔚华对IT技术在招行的明确定位可以看出,技术对于招行而言,已经超越了国内很多银行正在执行的“科技兴行”的阶段,进入了一个技术如同空气一样的阶段。

  不过,在承认技术地位的同时,马蔚华并不讳言,技术在向招行的每个业务毛孔渗透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看似沉寂的外表下,“我们经常遇到技术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

  有一次,招行的业务部门为了应对火爆的按揭业务,希望信息技术部能开发一套业务系统。粗略的业务需求到了信息技术部后,他们觉得业务部门只看到了半年的市场需求,这样的系统开发出来会随着市场变化,不断地“修修补补”。显然,这样做技术风险不可控,技术成本也太高。于是暂时搁置了业务部门的开发需求。

  其实,站在各自立场上,谁都没错——业务部门有着市场压力,技术部门要考虑技术风险。但是,如此这般,处于战略调整过程中的招行非但难以整合内部资源,资源还可能被分化。

  马蔚华对于这种问题的思考结论是,矛盾双方的职责不清——“我们要搞清谁应该是业务的发起方”。

  “在招商银行发展的早期,在产品设计上,IT人员比较主动。”当年,这种主动给招行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会:1995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了基于客户号管理的“一卡通”;1年后,又通过“一卡通”实现了国内银行一直做不到的储蓄全国通存通兑;1997年,他们又率先推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服务;1998年,招行成为第一个实现ATM全国通兑和POS全国消费联网的国内银行。

  招行凭借“一卡通”和“一网通”两个“拳头”产品,逐渐摆脱了“地区小银行”的羸弱形象,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领先型银行。正是这辉煌的过程,将招行的信息技术部从技术维护部门转变为招行业务发展的“孵化器”。

  “但是到了今天,形势发生了变化,业务人员比IT员工距离市场更近,更了解客户和客户需求,我们再依靠IT部门作为技术的发起方就不行了。”马蔚华说。但历史赋予招行技术部门驱动业务的职责,转换起来并非易事,因为多年来,IT已经和招行的业务纠葛在一起,很难通过部门间的协调,厘清各自该做什么事,该负什么责任。往往一边是技术部门仍延续着创新业务和产品的使命,一边是业务部门开始主动地从IT中寻找资源,在双方交叉的地带,马蔚华说的矛盾经常上演。

  于是,今年年初,就在招行前台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颠覆式变革之际,马蔚华找来外脑给招行的IT“看病”,围绕着IT的职能、责任,一个“颠覆”IT的治理项目在招行悄然展开。这个项目可以说是首开国内银行IT治理的先河。正在应马蔚华的邀请解决“IT归位”问题的IBM资深金融专家黎江说:“招商银行希望把IT放在公司治理的角度、整个银行管理的角度,进行转变。”

  “我们希望从明确IT部门的职责切入,在将技术部门明确归位到银行后台的同时,还理顺了前台部门——业务部门、中台部门——计财、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马蔚华说。他认为这样各司其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IT打通整个招行的经脉,成为招行整合内部资源、组合产品的载体。

  在国内银行的后产品时代,归位后的IT技术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整合资源、组合产品,而招商银行这次又走在了国内银行的前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