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副主席暗示了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7:28 每日经济新闻 | |||||||||
徐冰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论坛”上,以学术讲演的形式,透露了许多未必是纯学术的信息,概括而言为:区分两种准入、欢迎民营资本、防止关联交易、审慎设立机构,以及“国家仅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绝对控股”。
鉴于唐先生的特殊身份,可以肯定,几乎没人天真地认为唐先生的此番演讲仅关学术而无关政策,否则,各大媒体何必如此不惜版面给予报道并作出种种猜测呢? 唐副主席的演讲很重要,重要在他明确点明了民营资本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政策取向,更重要的是,他并未明确说出的某些可能的政策思路。主要是两点:审慎设立机构,以及“国家仅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绝对控股”。 关于“审慎设立机构”,由于唐副主席作出了“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基本饱和”的表态,舆论一般认为这是唐双宁在暗示若干年内不再批准设立新的银行。而“国家仅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绝对控股”又暗示了什么呢?潜在的意思是否是,除此“五大”之外的银行,国家可能会允许民营资本甚至是外资控股? 由于民营资本在国内银行已经有控股的先例,民营资本在“五大”之外再控股其他银行,应该不存在政策障碍。存在障碍的实际是外资控股国内的银行———对于外资入股中国的银行,银监会有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各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为25%、单个投资者的比例不得超过20%的政策规定。 此项规定,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一项承诺,其背景则是,既要遵循金融业开放的世贸规则,又要防止外资涌入对我国金融业造成过大冲击。但这样的讨价还价,却毕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在2006年底,中国的银行业将全面开放。 时间的压力自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问题在于,时间之外还面临着现实的选择。去年年底,被称为“世界大战”的广发重组暂告一段落,经过波澜起伏的角逐,以花旗集团为首的竞标团出价241亿元人民币(30亿美元),获得广发银行85%股权,将对这家中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全面控股。目前,此项重组结果正等待中国高层的批准。 这是一个敏感而艰难的权衡。当广发重组逐渐明朗之时,争论已经展开。焦点集中在,假如对广发重组结果认同,那究竟是出于实用主义的选择,还是根本就是对既定规则的漠视? 在有决策权的高层尚未明确表态之前,外界以及舆论也只能从“消息灵通人士”的微言大义中,揣摩可能的政策变化。例如,银监会有关人士耐人寻味的“个别银行的比例有所变化,那是个案,至于我们的规定是否调整,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再作考虑”以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5%不是对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最高限制,而是用来确定银行归属的属性问题”。尽管模棱两可,却都提供了某种可能的理解。假如再考虑到唐双宁关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最新分类,那么,“国家仅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绝对控股”这样的表述,可以看作唐副主席的确作出了某种暗示。 当然,揣摩高层的想法,有显而易见的风险。唐副主席完全可以否认他作出了这样的暗示。但是,我们历来所强调的“正确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其反面无非是,即便是白纸黑字,也有理解不正确的时候,更何况,在某项重大决定公开之前,也总有下“毛毛雨”的癖好。回到唐副主席是否在暗示什么上来,无论他这次是不是在下“毛毛雨”,仅就银行业全面开放而言,目前时间的压力,已经是现实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