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银行业监管全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09:48 《中国金融》 | |||||||||
——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本刊记者 林铁钢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中国银行业即将迎来全面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记者:刘主席,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展与监管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刘明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稳健经营取得新成效。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指标显著改善,所有者权益、税前利润、资本充足水平和损失准备金抵补率大幅提高,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二是风险监管迈上新台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经受住了反弹压力,实现了持续双下降,不良贷款比例首次下降到了一位数;银行业案件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历史形成和长期积累的风险逐步化解,总体风险状况进一步好转。三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工行股份制改革启动,交行、建行相继在海外上市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全国推广并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并向更高层次的业务与股权合作转变,加入世贸组织的应对工作从容主动;截至2005年,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总额已超过 140亿美元,成为我国引入FDI新的亮点。四是银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第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正式开业;徽商银行宣告成立,实现了省内城市商业银行的首次大规模整合;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也取得突破,上海银行率先设立了异地分行,这说明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正向激励效应开始显现,其业务发展的积极性得到鼓励;首家货币经纪公司在上海面世;一大批不同层次的农村商业(合作)银行获准开业或筹建;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步伐加快,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新的成效;一些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在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机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五是银行业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银行业积极改进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小企业贷款机制初见成效,资本审慎监管措施在促进宏观调控成效显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贷款行为更为理性,投向更加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的要求,贷款增长速度稳定保持在与市场有效需求相适应的水平,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些成绩表明,银监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引领银行业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银行业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银监会注重监管能力建设,监管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银监会制定印发了《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有效监管改革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时间表。随后,银监会以实施《中长期规划》为契机,推进监管创新,更加注重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更加注重风险监测、考核和透明度建设,更加注重非现场监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现场检查质量和效果,更加注重监管的部门协调与配合,监管工作水平和效果进一步提高。第二,坚持审慎监管,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银监会着力提高了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三大主要风险的管控能力,加快了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进程,初步形成了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新机制,有效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工行完成了财务重组和公司改制,督促中行、建行、交行加快公司治理和内部改革。目前,各改制银行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均明显提高,标准普尔、惠誉、穆迪等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相继提升了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在对外开放方面,银监会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中资银行适应能力和争取全局工作主动权的应对措施。例如,提前开放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五个城市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在业务准入上实行优惠政策;再次调低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营运资金要求,加快了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和标准的统一步伐;明确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五项审慎标准,较好地维护了开放背景下的国家金融安全。 记者:银监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有效监管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方面有哪些主要经验,今后在保持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部署。 刘明康:总结银监会成立近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以有效监管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第一,坚持把维护银行体系稳健性、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根本要求。银行业要通过风险的有效监控和高质量的发展,来回报股东、服务社会。同时,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审慎经营、理性发展、注重质量。要始终把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经营效率、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营造长治久安的金融环境作为监管部门的重要使命,这也是银监会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职责所在。第二,坚持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重要途径。有效监管必须立足于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形成银行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第三,坚持把实施分类监管、有效配置监管资源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重要方式。针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既要尽量统一市场规则和监管标准,注重公平和效率,又要充分考虑现阶段不同类型机构的风险特点,实行区别对待和分类监管,建立正向激励的监管导向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第四,坚持把完善法人治理和内控、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着力点。必须坚持“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把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作为坚持不懈的目标任务,努力构筑风险监管与管理的内部防线和微观基础。第五,坚持把维护存款人利益、提高金融消费者服务水平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监管工作要以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利益为依归。要把支持和促进金融创新作为完善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银行业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银监会成立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的监管新政策、新措施和新标杆,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切实有效的,与“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也是相衔接的。今后,要保持稳定、连续的政策导向,集中精力落实、巩固这些审慎监管政策措施。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监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实现对银行业的科学监管,必须要有清晰、准确的监管目标定位。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加强风险监管与改进监管服务、维护银行体系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寓监管于发展、稳定、创新、服务之中。坚持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以监管保稳定,在稳定中增强市场信心;以监管求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服务凝聚人心,增进合力,提高效率,实现监管、发展、创新与稳定的和谐统一,支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后,保持银监会有效监管能力建设的良好势头,要确保在一些重要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在落实《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方面取得新进展,重点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要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同时,银监会要把核心原则自我评估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努力实现到2012年基本达到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各项标准。二是要在推进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准备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从2006年底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实施新资本协议,对此,银监会的基本态度是“结合国情、积极参照”,实行“两步走、双轨制”战略。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执行基于1988年资本协议的风险监管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在新协议框架下加强和改进风险管理。设有海外经营性分支机构的银行,要力争在2010 年左右实施新协议,以满足东道国的监管要求。银监会将密切跟踪新协议在各国的实施情况,研究提出我国的实施目标规划,指导有关银行抓紧做好实施的相关准备工作。三是要在建立健全资本审慎监管制度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发挥资本在银行业务发展中的约束功能和调节作用,增强自我补充资本能力,发展和创新资本工具。在不断巩固和提升资本基础上,促进银行有效增加信贷投放。四是要在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方面取得新进展。鼓励有条件的银行细化资产分类,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确保在2006年底前所有法人机构完成贷款五级分类,从2007年开始执行“双轨运行”制度,逐步实现以贷款五级分类数据分析进行监管。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改革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贷款风险准备金计提等的影响,推动对银行实行审慎性财税政策和会计原则。五是要在完善分类监管、加强分类指导方面取得新进展。按照“统一、规范、科学、透明”的原则,继续统一监管标准,深化分类监管,加强同质同类比较。完善对各类机构的监管框架,完善公司治理监管标杆,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 记者: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银行业对外开放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监会在做好银行业监管、推动银行业改革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 刘明康: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做好2006 年的银行业监管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银监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稳定政策、巩固成果,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着力加快银行业改革,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有效监管和金融创新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实现银行业体系稳定和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银监会要特别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实行科学监管。依法履行好规制、许可、监督、监控和执法等监管职权,将各种监管手段和监管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监管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加强和改进市场准入监管,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和水平,增强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增强监管合力和监管环境建设。第二,高度重视防范和处置风险。2006年,维护银行体系稳定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必须早做应对、加大力度、积极处置。综合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务必防止不良贷款反弹,继续坚持“双降”工作导向不偏离、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二是务必密切关注和防范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压缩过程中的新增风险;三是务必巩固和扩大案件专项治理成果,把防范发生大案要案作为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四是务必扎实推进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及时稳妥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和支付性风险处置机制。第三,稳定政策、巩固成果,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第四,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第五,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银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记者: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目前已经达到37万亿元,在金融业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因此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进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请问,银监会下一步计划将如何继续推动银行业改革开放。 刘明康:一方面,我国银行业改革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银监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稳定政策、巩固成果,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一是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深入到法人治理和内控机制这一核心层面,因此银监会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完善相关政策,出台《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加强对改革进展及成效的统一考核与比较评价,指导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督促农业银行参照此指引要求,加紧内部管理改革。引导改制银行着力于更深层次的内部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值增长为目标、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加快落实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协议,推进合作成果和引进技术的转化。加强对股权转让、上市时机与节奏等方面工作的引导,督促工行、中行充分做好上市准备,跟踪建行、交行上市后期表现,及时掌握和了解市场反映,提出监管应对措施或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改革政策的释疑解惑,更好地把握工作主动权。各地银监局也要按照双线考核的要求,加强对改制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的监督和指导。二是推进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必须着眼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组织、机制和服务创新,从整体上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支农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2006年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围绕机构整合,加快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和单一法人社组建步伐;推进产权改革,规范股金管理,改善股权结构,强化社员的股权意识,防止内部人控制;改进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农村信用社理事长、主任必须分设,全面推行全员考核和竞争上岗,改革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强信息科技手段、服务网络建设以及员工培训工作;规范省级联社管理,尽快实现管理新体制的有序、有效运行;做好到期央行专项票据的兑付。三是推进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方案,指导并督促抓紧落实,确保2006年内各级机构组建到位,正式对外挂牌。邮政储蓄银行要从为城乡居民个人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和低风险的资金运用业务起步,逐步拓宽业务领域。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专业化人员队伍和符合金融企业要求的现代信息科技系统,实行人员和业务的垂直管理。银监会各级机构要切实加强改革期间的监管工作,研究建立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的渠道和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机制。四是继续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研究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政策性银行的功能要求,进一步明确各行的市场定位。指导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联合改造,总结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的运作效果,研究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方面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和监管,推进分类监管和风险评级,促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起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业务经营模式。抓紧修订并公布《金融租赁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增强租赁行业发展活力。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中资汽车企业设立汽车金融公司。 另一方面,2006年12月11日后,我国银行业不论是改革发展还是监管工作,都将在更加开放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因此,必须顺应全面开放后的新形势,坚持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遵守规则与运用规则、开放市场与保护产业、扩大开放与维护安全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做好最后一年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抓紧银行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的有关工作,及时上报并发布《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白皮书》,适时修订《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监管法规,全面清理外资银行监管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和改进外资银行监管。在坚持审慎监管、防范外资银行风险的基础上,尽量统一中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和要求,努力建立中外资银行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监管环境。积极推进中外资银行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和股权合作,取长补短。进一步改进中资银行的薄弱环节,以尽快提升中资银行竞争力,实现中外资银行互利双赢。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监管实践的跟踪研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对话,进一步提升中国银监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提高跨境监管水平,为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记者:在党中央、国务院刚刚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请问,银监会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刘明康:当前,在内部改革与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银行业必须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培育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优势。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国情、行情,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注重引进国际专才和自主培育人才,着力加强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同时,银监会将实行“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完善并举”的监管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创新,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例如,加强对国内外金融创新及监管情况的跟踪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业务监管导向和总体策略;积极引进和推介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技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出台电子银行业务有关规章制度,积极提供创新的空间和平台;推进银行创新业务的信息科技、会计、统计等相关基础建设,建立针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统计指标体系;等等。 具体来说,银监会要做好以下引领和辅导工作。一是指导小企业贷款的创新活动。继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促进在小企业贷款管理组织、营销策略、审贷程序、风险定价、考核激励、信贷队伍建设等机制创新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抓紧改进相关的监管制度和方式,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提供良好监管环境和配套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高度,按照商业可持续要求,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并以此培育潜在优质客户群体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小企业贷款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引导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零售业务。完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支持面向一般客户的消费类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商业银行在消费领域内,设计和推出更多的银行卡和个人消费贷款之间、各种个人账户之间的混合性、复合性产品。支持在住房信贷领域扩大非传统性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还本付息灵活安排的服务,以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此外,还应努力防范各类消费信贷风险。三是继续推进以发展中间业务为重点的资产结构调整和盈利模式转变。引导商业银行重视和拓展低风险、低资本消耗及资产转让业务,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中间服务。推动扩大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服务的业务量,形成规模效益。促进解决现金管理、项目融资、银团贷款、收购兼并顾问等中间服务同质化、粗放化现象严重问题,提高单个产品创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研究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措施。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抓紧研究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总体思路,选择有条件的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