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刻内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09: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孙凌燕

  2005年年末,银监会公布了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现场检查结果,检查发现问题涉及金额5885亿元,处罚违规机构103家,处理违规人员799人。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内外勾结作案现象突出,相当一部分与各级主要负责人有关。

  另据银监会截至2005年10月末的统计,我国银行业目前资产总额已达到3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银行业资产占中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0%以上,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银行业今年即将全面开放,融入全球竞争,同时也将在改革开放更大的考验中经受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现实课题。

  那么,我们的银行做好准备了吗?改革,发展,开放,问题,质疑……种种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不断深化思考。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们国家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2005年,中国银行业力度空前的财务重组、股改引资和产权改革,迈出了从未有过的大步,特别是随着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将人们对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期望值推到了新的高潮。与此同时,公司治理规范、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出来。2005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稳步发展,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其良好的成长性和显著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同时公司治理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规范公司治理架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强化风险管理、重塑业务流程等等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当然,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中有许多问题一直在探讨。当引资、价格、金融安全等等质疑出现的时候,针锋相对的争论使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由来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反思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把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无疑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主旋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安排2006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理调整产权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素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由此,我们对

审计署和
银监会
的检查结果就能够有新的认识。除了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外,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自身防范风险能力的提高。这中间,不仅包括防范业务风险,防范操作风险也将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时,如果各种案件仍层出不穷,那我们拿什么与管理严格的外资银行竞争?又如何让客户继续投中国自己银行的信任票呢?

  随着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协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于今年正式实施。与1988年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复杂,它摒弃了“一刀切”的资本监管方式,提出了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几种不同方法供银行选择,提出了银行风险中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大支柱,使资本水平更能够真实地反映银行风险。

  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标准法、内部评级法,并将最终由初级内部评级法过渡到高级内部评级法,使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新协议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上的实施已成定局。我国银监会已经表示,将按照“两步走”和“双轨制”的策略开展工作,对达到新资本协议要求的银行,将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测算其监管资本。

  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来说,适应和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还将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其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股份公司,建立了董事会,意图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权责明确、相互制衡而又相互协调的关系,通过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的投票机制,以及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科学性和积极性。而现在进展迅速又备受争议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工作,说到底,其目的并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通过先期的模仿与改良,最终达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体制与组织制度创新是整个银行业改革创新的基础。

  以此为思路,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财务审查管理委员会、信贷政策管理委员会等等委员会真正起到作用,重大决策都通过委员会作出,并能够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将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真正脱胎换骨的转变。

  现实中,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都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已经将目光转向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如为改变传统的分级授权模式的弊端,工商银行提出了“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新模式。按照这种模式,总行在直接管理一级分行的同时,还对二级分行实施监控;一级分行在直接管理二级分行的同时,对支行进行监控;二级分行在直接管理支行的同时,对营业网点进行监控。这样一来,无形之中管理层级减少了,代理链条缩短了,体制的“金字塔”被“压扁”了。在两级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工行对主要业务和机构的警告、限期整改和市场退出制度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这对于规范各级机构的经营行为和增强全行的风险控制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的创新,有效地增强了工行认识市场、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对此,监管部门已给予肯定,认为靠制度来约束人体现了管理体制的变革。

  2006年中国金融改革的主题已经十分明确了,那就是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这包括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的改革,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迎接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更大考验。而借着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的形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刻内涵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