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引起全国大争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8:22 中国金融网

  2005年10月,随着建行在香港的首次公开上市发行,一场关于中国银行贱卖的争论也风生水起——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中是否需要引资、引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国家金融安全,成为2005年中国金融界争议最大的热点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重要争论。

  “国内金融企业在境外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甚至多家金融机构向同一境外投资者压价竞卖股份,这将会带给中国金融业灾难性的后果。”

  2005年年中,一篇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的文章在网络盛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篇文章针对国有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得失,提出一系列疑问。譬如:国有银行应当引进外资,还是引进民营资本?国有银行是否有必要引进外资?引资价格是否合理?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引进外资是否影响国家金融安全?该文甚至设想“把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托管给招商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许是一个成本和代价最小的改革。

  本网对这一热点问题制作了《中国金融股权贱卖风云辩》的大型专题报道,引起了中国金融监管层包括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并纷纷抨击国有银行贱卖论。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各大中资商业银行,都在各个场合对引入境外投资者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态度。周小川,刘明康,肖刚等中国金融的代表人物都进行了不同的反驳。

  外资大举介入,对中国金融业究竟是喜是忧?按照目前的规定,在一家中资银行中,单一境外股东的比重不能超过20%,而外资持有的股份,不能超过25%。受这一政策限制,外资很难在中资银行中拥有绝对的发言权。但是,就是这种小股东地位,已经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超过150亿元的巨额投资。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争议的声音。外资的迅猛介入,已经引发了许多人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安全性的担忧。尽管在国际上,至今并未出现因外资入股银行体系而危及一国经济安全的先例。尽管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绝大多数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但对于作为国民经济运行核心的银行业是否适宜全面开放,依然是众说纷纭。

  有人担心,外资如此迅猛的介入,可能会使中国失去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权,进而影响经济安全。中国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曾经在一个论坛上指出,如果对境外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机构数量不设上限,那么不排除我国银行体系将来被外资控制的可能,从而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和民族金融业的发展。

  是是非非的背后,是关于中国何时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一场博弈。按照现有政策,外资只能在股权相当分散的几家小银行中获得相对控股的地位,从整体上说中国不可能失去对银行的控制权。目前,外资银行纷纷希望中国能在短期内放松股比限制,并最终取消这一限制。市场上也一直有传闻,这一比例将很快得到提高。

  在中资银行未来发展中,外资股份的提高和国有股份的逐步退出,都是大势所趋。而影响中外资在银行体系中势力平衡的另一个关键,就是社会资本的介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之前,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的问题,其实更为急迫。对于目前的这种担忧和争论,相信我们中国金融的高层有高瞻远瞩的策略和规划,下一步如何实施,如何规避风险,将是我们未来的日子里共同关注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