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银行引进外资 请人监管是目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1:15 每日经济新闻

  尹中余

  银行引进外资主要有如下三个理由:吸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公司治理。

  前两项理由几乎是站不住脚的,第三项理由则值得深究。吸引资金不是银行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目前中国国内资金利率不断走低,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政府拥有的大量外汇
储备只能投放于年收益率仅为5%的美国国债市场,国内大量的剩余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

  事实也证明,引进先进技术同样不是银行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很多境外战略投资者首选的目标是与国内银行组建具体的项目公司,如合资成立专门的信用卡公司,但国内银行几乎全部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而是要求对方先投资、入股总行,再考虑具体项目的合作,也就是在项目合作之前必须先买“入场券”。如果国内银行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在于银行管理技术,则应当优先考虑与战略投资者组建具体项目公司,因为在具体项目公司中可让外方持有较高的股权比例,从而使外资更愿意将核心技术转移进合资公司。

  按照目前的操作方式,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恐怕也属国内银行的“一厢情愿”,战略投资者在仅持有国内银行10%左右的股份的时候,谁会甘心转移核心技术?

  说到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银行引进外资的最重要目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引进外资能够完善国内银行的治理水平?而引进国内资金为什么就不能完善公司治理?

  外资虽然只是小股东,但政府往往会碍于国际影响而不敢对外资参股银行随意发号施令,而国内资本很难享受如此待遇。如交通银行虽然一成立就是股份制,股东人数超过几千人,但内部治理结构长期没有理顺,导致董事会、股东会沦为摆设。可自从汇丰银行进来后,政府的态度很快随之改变。并且,外资也有能力看住银行管理层,让他们老老实实为股东服务,国内资金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说不定还会与管理层里外勾结,掏空银行。原因在于国内民营企业以及国内银行管理层长期生活在法律放纵的环境中,缺乏对法律的畏惧之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依靠外资完善公司治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外资使软约束成为硬约束!

  但是,引进外资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国内银行的治理结构,却掩盖了本需要我们直接面对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只要这些深层次矛盾存在,

中国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健康,总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如中国的保险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起步的,不存在历史包袱,但很多保险公司已经长期存在赔付危机,似乎也只能指望外资来提升它们的治理水平了;中国
证券
市场是上世纪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不仅没有历史包袱,而且还享受了多年全行业性的暴利时光、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才俊,但今天的证券公司几乎全军覆没,大批优秀的国内公司远赴境外上市,深沪交易所已基本上沦为二板市场。

  引进外资只能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应当成为我们掩盖自身弱点的工具。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是我们主动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现,但今天国内银行不顾一切地引进外资,却说明了体制性缺陷的严重性。面对国内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里已经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其中的制度性根源。本人认为,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至少包括如下方面: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政企分开一直没有落在实处;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