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每日经济新闻:国有银行眼睛向外是否不公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1:15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只向国外战略投资者开放?对国内投资者预设的门槛使得市场价格的形成显得不够开放与公平。

  这就引发了讨论得极为热烈的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问题,这一问题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目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定价体系是否公正而完备;二是我国是否会因为引入外国投资者而丧失金融控制权,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层含义事涉市场公平,市场是否充分开放、竞争,是否公平地体现了各市场主体的意志是关键。第二层含义牵涉民族感情与国家安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只能靠政府加以规制。我国目前对外资入股比例有所限制:单一银行的外资占比不超过25%,单个外资投资者不超过20%,单个投资者不能战略投资两家以上的银行等;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要符合五个标准:投资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5%;股权持有期在三年以上;派驻董事;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两家;技术和网络支持。这些规制使得外资控股国内银行十分艰难,也体现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标是为了建立先进的、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银行体制。

  我国的国有银行在

资本市场的定价是否公正,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结论:一些国内的经济学家、投行人士认为是贱卖,而入股中行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股东认为是贵买,花旗银行对于是否按照市价增持浦发银行的股份正在权衡之中。

  幸亏,公正的定价系统有一套指标体系,不会任人嚼舌。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如建行最终能够提高股价发行的市净率,就是在国际市场路演过程中价格发现的结果。公正的定价要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出售方对于所有竞价者一视同仁,开放、竞争与公平是确定市场价格不可或缺的因素。反过来说,如果缺乏这些因素,价格即便表面上是由市场确定的,也仍然会面临不公平的阴影。

  中国国有

商业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眼睛向外”是否不公平?

  很明显,几大国有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全部眼睛向外,说明引进者的理念趋同,即国外银行或者投资机构才能带给我国银行先进的理念与盈利模式。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本月在“2005中国论坛”上指出,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是为了引进资金,而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促进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钢,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曾任央行副行长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郭树清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如果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为经济逻辑和事实所证实,那么,给国有银行引进投资者预设门槛这一不公平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反之,这一不公平就成为绝对的不公平,不仅使银行在国际市场竞价时处于不利地位,还剥夺了内资的金融市场参与权。一些反对国内银行大举对外转让股权、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学者的理由是,中国的金融风险不仅来自于金融部门自身,而且更广泛地来自于各类非金融的环境,举凡法治不完善、计划与行政的不当干预、地方政府的参与和干预等。其实,这些理由正给国内银行引进国际市场力量提供了论据:既然国内银行目前的软约束环境依靠内部力量无法解决,引进外部力量就是加强硬约束的可行的选择。因此,国有银行及管理层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举措,是可以被接受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