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传媒观察 > 正文
 

浅谈党报要闻版编辑的三种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2:03 人民网-《青年记者》

  王冰

  若依环节而定,要闻版编辑工作大致可分为策划、编稿、组版等。随着党报新一轮改版的逐步深化和完善,编辑的诸环节工作已不再仅仅陷于被动,而是发挥了更多的主导作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一张报纸办得“好坏”与否。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有赖于三种能力——新闻辨别判断能力、新闻资源整合能力、新闻策划主导能力。

  ●辨别:适用与实用

  党报的目标读者群为各级党政干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知识群体,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者。政经大报的目标受众,正是这部分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群。政治素养高、文化程度高的群体特点,使得这部分 “高端”受众在新闻需求取向乃至形式偏好,都格外苛求。同时,由于报纸与其他媒介的不同,导致报纸在新闻选择、处理上的功效日渐凸显。因此,面对每日浩繁的新闻和信息,加之自身时间的局限,受众对党报的心理预期,往往变成了是不是能看到最适合、最需要、最解渴的新闻。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新闻绝非简单以“好坏”或者“高低”之分,适合与实用就是最好的。

  回顾党报作为综合性报纸的发展历程,这种对新闻“选择、处理、策划”的功能可以说无时不在,但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这也成为党报打造“主流强势”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具体而言,党报筛选新闻的原则即为“适用与实用”。所谓“适用”,是要揣摩党报受众阅读心理,以“高端”新闻为主,不是快餐、小吃,而是重大权威、厚重前瞻,是让人“有回味的新闻”,如《人民日报》二版开设的栏目“权威发布”所刊发信息即属此类;所谓“实用”,是指贴近性、服务性,是一些看了“思想上有所启迪”的信息、论点。《南方日报》几轮改版都是围绕为读者提供更多“隆中对”,今年5月30日开始的第四轮改版目标将报纸角色定位于智慧型资讯提供者,真正从新闻纸、信息纸变成观念纸、思想纸。

  ●整合:集纳和创造

  新闻不但是易碎的,也是孤立的。我们每天向受众提供的新闻浩繁纷杂,“支离破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原本看似毫不相干的新闻一旦稍加整合,却大有文章。

  正是基于此,对新闻加以梳理,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彼此的关联,进而从中为受众揭示社会背后的发展趋势,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以说,通过新闻资源的排列组合,见人之所未见,方是有思想、有厚度、有影响力的报纸。

  而新闻的梳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整合的含义包括归纳、分拆、加工等等,是对新闻原料资源、信息的再加工、再创造。2003年7月29日,《南方日报》在要闻版选登了《学习时报》一篇综述:《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不到半年已进行五次政治学习——中央领导在关注什么》,在主流读者中产生良好反响。《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在采编心得中说,“《学习时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整合零散信息资源,从中分析提炼重大信息,稿件没有丝毫的旧闻之感,反而新鲜热辣、备受关注,显露出更为重大的新闻价值,主流读者不能不读,读后深受教益。”其中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代为受众对旧新闻或者是相关资料进行了集纳,但受众的收获已远远不止于此。

  整合新闻资源,其实也是一个代受众“深度”阅读新闻的过程,引领受众思考的过程。增强新闻资源的整合功力,同时须以思考贯穿始终,提升信息加工的档次。从以往情况看,我们一般习惯于对某项活动或工作以 “大通讯”方式进行总结,或是集中年底搞个大事记就算完事,浅尝辄止,从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作为新闻人的思考力的欠缺和苍白,对受众而言,已很难满足。

  ●策划:主动和主导

  策划,是在充分掌握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全面设计,对行动步骤进行协调衔接,对行动结果进行预测应变的谋划活动。时至今日,策划对于党报改进报道愈发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多是被动编稿,发挥的空间极为有限。但对编辑而言,都有这样的体会,干得久了,视野更宽,对某个新闻事实的理解更为宽泛(尽管不是太专),善于从整张报纸角度出发,并放在全局大背景下加以考量,相对能站得更高,掂量得出一篇稿子的轻重缓急。这些较之记者而言,都是优势。其次,编辑的版面意识强,“掌控”版面资源,对新闻处理加工包装的手段多,如若能提前介入策划,对提升新闻产品内在价值无疑大有帮助。

  因此,应实现编辑对新闻线索、信息资源、背景资料等的共享,让编辑提前主动介入,进而发挥主导策划功能。目前,对多数党报而言,尚未建立起策划的长效机制,无专设策划机构,多以零星和机动为主,往往是被“上级”推着走。基于这种状况,应突出发挥要闻编辑的主导策划功能,统一策划、指挥报道,甚至遇有重大或极具价值的新闻题材,成立项目责任制,在社内公开招标 “项目经理”,调动多方力量,采编双方自始至终随时可进行沟通,尽可能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一旦时机成熟,专设策划型编辑,也未尝不可。

  当然发挥编辑策划主导能力的发挥,还须加强记者与编辑的沟通,从零星到定期,从松散到紧密,提倡采编“直通车”,减少中间环节,扁平化运行,最大程度减少信息损耗,让记者写稿具备版面意识,让新闻体现编辑意图。同时编辑考核亦作调整,可探讨将编辑判断筛选新闻、组织策划等主动性工作加以量化,列入考核内容。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社)

  来源:人民网——《青年记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