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互联网上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概念:博客(blog)、RSS(聚合内容服务)、SNS(社交网络服务),与1997年互联网启蒙阶段带来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概念相比,这一轮的“圈地运动”是对以往的颠覆还是延伸出来的又一版本?
以SNS(社交网络服务)为例,SNS网站的出现成为近两年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和网络应用亮点。从2003年3月起,SNS网站悄然从美国兴起。短短的五个月内SNS就风靡整个北美地
区。据统计,在硅谷工作的三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SNS来拓展自己的交际圈。SNS网站也受到了风险投资的追捧,有些SNS网站也获得了巨额的投资。
●SNS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在国内,社交网络旋风也吹得正猛,提供SNS服务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SNS之所以走俏是人们对网络应用需求变化驱动使然。随着网络社会化应用的发展,网民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局限于娱乐等方面,更希望网络能对工作、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撑和帮助。
同时,在SNS本地化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批借鉴了国外经验的SNS网站的涌现。他们有的以“俱乐部”来吸引人气,有的以“校友录”来切入,有的则提供了博客(blog)的功能来吸引用户,联络家linkist则独辟蹊径,大打商务牌,以商务拓展功能来吸引用户。
然而,新概念到来时总会伴随着投机者,目前,国内提供SNS服务的网站有几十家之多,各有自己特色。有的主要功能是交友,自称“第二代交友网站”,有的则着重商务交际拓展。国内的SNS网站最初只是国外同类网站的的简单模仿,有人戏称之为“汉化”。
但人们也发现,硬搬美国那一套行不通,用户很难数量级地快速增加,很多网站又回到了传统的“一夜情”套路上来,这从某网站所谓的“视频激情俱乐部”、“一夜情激情体验馆”就可见一斑。以俱乐部为特色的SNS网站难免落入到“低级趣味”中来。
而以校友录为切入点的SNS网站在校友录功能上不能和三大门户的搜狐校友录、网易同学录相比,更重要的是网民大多都已在其他的校友录中“扎了根”,再把校友录搬到一个新的网站来难度颇大。因为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养成,对网站有“粘性”了。想依靠提供博客功能来吸引用户的SNS网站也遇到一个问题:博客功能太多会分散精力,专注的事情可能就做不好了。有些SNS网站的博客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记事本。这样简陋的功能是很难吸引用户的。
●SNS未来方向在哪里
诸如此类的SNS网站已为相当多用户所诟病。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看似功能丰富、用户群体定位混淆的SNS网站前景并不令人看好。那么,SNS网站的未来走向究竟是怎样的呢?
SNS网站必须更加专注,用户定位应该放在商务人士群体,成为商务人士的高效率网络工具。到2005年初,中国网民总数已经突破1亿人,这么多的用户里面一部分是网吧里面“打游击”,还有一些是对网络依赖程度不高的家庭用户,只有上班族的商务人士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对新事物接受速度快,也因为工作需要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因此要做好SNS网站,就要从商务人士入手,把商务功能做好。
与前面那些在色情上打擦边球的SNS相比,SNS网站中也有特色内容的探索者,以国内SNS新贵联络家为代表,记者以用户身份注册后发现,联络家面向大中华地区的专为拓展商务人士交际圈。这类网站提供电子名片下载功能,而且基本上保证了“实名注册”,与以往简单交友网站用户的乌烟瘴气相比,这里有严格的好友分类管理、层级设置,用户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和某人建立联系,以及要通过哪个途径去接触或结识某人等,这也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可见,以商务功能为主的SNS网站可以看作是对过去交友网站用户的一次“细分”,筛选出那些商务人士等固定人群,而平时人们工作生活都需要建立人脉关系,联络家已经网罗了近3万各行各业专业人士, 6000位以上的高级主管 并且用户数还在急剧的膨胀中,比如,你是记者,你可以搜索一下找到其他媒体的记者、编辑,或者找到“对口”公司总裁、CEO等,而这些恰恰是建立在真实资料的前提下。
面对这么多初露头角的概念,博客、SNS等都无疑是互联网下一代内容的细化或延伸,而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时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圈地运动”中来,虽然我们承认P2P、Blog、RSS、SNS等新概念的革命性,也承认这些的确给中国的1亿网民带来了新鲜感,但一样的尴尬会出现:商业模式在哪?赢利模式又在哪?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