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积极防范通胀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9:55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宋焱 6月14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控制货币信贷过快投放,优化贷款结构,央行于6月13日召开了“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各家银行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控制贷款投放。
在会议召开的同一天,央行公布了5月份物价检测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升0.6%,同比则上升了1.5%。结合5月CPI(消费物价指数)升至1.4%来看,5月份物价似乎有“抬头”迹象。 “毫无疑问,央行召开窗口指导会议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6月14日,央行又公布了5月份金融运行数据,该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 2增长持续加快。2006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增加0.1个百分点。一位业内专家认为,14日央行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恰恰印证了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观点。实际上,央行在不久前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已指出,未来价格走势总体看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未来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央行的担心并非多余。据了解,今年2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涨幅达到0.7%的低点,随后即进入上升通道,3月份和4月份分别达到0.8%和1%的同比增速,而3月份、4月份和5月份CPI的涨幅分别为0.8%、1.2%和1.5%。 对此,瑞士信贷近日发表报告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将产生负面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威胁。 此外还有专家预测,随着近期货币供给持续增长,货币宽松对消费物价的推动作用将在未来6个月持续显现。同时,资源价格上调将推动CPI上涨。成品油、水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内CPI同比上升的趋势仍将继续。 事实上,当前推动物价指数上升的因素确实存在。但经济运行中一些抑制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由于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食品供应将趋于稳定;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不断转化为实际产能,主要工业消费品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类价格变动预计也将会受到更为严格的政府调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此外,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也将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抑制部分物价上涨。 上周,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抛售行为,这些抛售行为以及债券市场的持续走低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就是在经济过热预期推动下,市场普遍预测央行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来应对。 尽管本月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表示“央行近期内没有继续加息的打算”,但在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纷纷加息的背景下,坊间加息的消息依然流传,市场上加息的呼声依然高涨。支持加息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当前利率水平明显偏低,从根本上导致投资过热,贷款过快增长,房地产市场投机过度。 可想而知,央行此次窗口指导会议的召开并不能平息市场对于央行是否会加息的猜测。对此,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高度依赖于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加息与否还有待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出炉,并且相对加息来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依然较大,但这些政策近期出台的可能性比较小。 目前,央行的下一步举措仍是一个未知数,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大量过剩资金,都在加剧中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加息和窗口指导等举措所透露出的,是央行对于上述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防范通胀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