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工业反哺农业银行该做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9:47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厥功至伟:不仅提供了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且通过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来自农村的存款源源不断流向城市,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动能。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在今天,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都是合理而必要的。

  “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中,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此前在本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更多的是要依靠农村金融。

  那么,在这场势在必行的“反哺行动”中,同样处在改革关键时刻的我国银行业,究竟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它们又能做些什么?

  工业反哺农业:凸显银行发展机遇

  从本质上讲,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在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让公共服务更加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但是,反哺靠什么?

  有关专家估算,农村信贷资金缺口每年在5000亿元以上,而建设新农村则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仅农村基础性建设的资金需求总量就高达3万亿元。显然,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填补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更多的还要依靠农村金融。但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农业贷款仅占当年贷款总额的5%多一点。

  无论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这些年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并没有停止过,但为什么农村资金的供需矛盾仍然如此突出?专家分析指出,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在结构上出了问题。由于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具有分散化、小额化、周期长的特点,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与企业进行交往都有很多困难。而国有大型银行实行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后,其他金融主体没有及时补位,要么有心无力,要么身份不明,使资金供给出现了问题。

  另外,信贷产品单一,信贷担保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落后,电子化、票据化程度较低,支付结算体系落后等等,也使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以肯定,这次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绝不是简单地要求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作用,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另一方面,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为银行拓展县域经济信贷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而农村金融市场目前仍是一个分割的卖方垄断市场。可以说,银行在客户选择、贷款定价等方面都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对各涉农金融机构来讲,农村金融领域无疑具有很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农业政策性银行:四两拨千斤

  但是,在我国农村,由于农业开发、技术进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半是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项目。而这类项目资金需求大、期限长、回收慢、风险大,商业金融机构大多不愿介入。

  而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其优势就在于通过较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业性资金,对农村资金流向进行引导、调控,从而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和低效的局面。这就决定了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行动中,必将是政策性银行为先,而农业政策性金融更是首当其冲。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达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孟献斌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不够的表现,也是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能力弱化的直接结果。

  由于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业务范围严重萎缩不仅使农发行自身面临生存危机,更限制了其政策性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作为农村公共品的提供者和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转向,在客观上迫使农发行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

  前不久,央行明确表示,应继续完善农发行农产品收购融资功能,积极参与农业扶贫贷款业务,同时根据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等开发性金融业务。

  各项改革和业务试点均已在农发行系统展开。截至去年底,农发行累放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237.2亿元,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数量上升到1565个。同时农发行首次利用市场化的方法筹资2000多亿元,一举成为我国政策性金融债的第二大发债主体,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金来源单纯依赖中央银行再贷款的局面。继去年开办了化肥储备、粮油种子、棉花企业技改等新业务后,今年3月又开办了中小农业企业贷款业务的试点,并计划于10月全面推广……

  现在,对于尽快完成职能调整和业务范围拓展,农发行上上下下都抱着极大期待。毕竟,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农发行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就意味着它将拥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开发性金融:建设健康的金融体系

  除"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的内容外,今年初,中央还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关键要建设健康的金融体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认为,健康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本要素配置,建立起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同时解决市场空白、缺损和体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使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而这正是既区别于商业性金融,又区别于传统政策性金融的开发性金融的办法。按照陈元的思路,除了支持包括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镇、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农村基础设施以外,农业资源开发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均已列入到国家开发银行今年的重点支持范围。

  从去年开始,开行就已经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县域经济全覆盖行动。而根据计划,继今年一季度开行实现了对北京、山西、大连、湖北、深圳、宁夏县域经济的全覆盖之后,到今年底,开行融资推动新农村建设将覆盖到全国所有的2000多个县。

  开行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合作,放大平台的功能和效力,确保小额农户贷款能够延伸下去,使每个乡村都能从中受益,并期望通过推动建立融资体系,使每一位农民都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资机会,获得平等的社会发展权,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商业银行支农:坚持商业化改革方向

  "经营网点数量占到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银行服务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总资产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行的改革关系到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志成5月2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事实上,作为惟一在全国每个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工、中、建行撤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行已责无旁贷地成为县域商业金融的主渠道。有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9月末,该行有61.9%的机构网点、51.5%的在岗员工和34.9%的贷款分布在县及县以下。

  除政策性支农业务外,农行还担负着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域中小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特色资源开发、信贷扶贫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支农任务。可以说,在金融体系尤其是农村金融体系内,农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独特地位。

  如果说政策性金融可以理解为一种"体外"支持,那么,商业性农村金融和"三农"之间则是"体内"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要求把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办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构。

  毋庸置疑,要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坚持商业化改革方向,从而使其经营决策和金融服务贴近基层、贴近农村,切实提高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也惟其如此,农业银行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