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特别关注利率和流动性相对过剩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0:54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岚 嘉宾: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詹向阳 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剥离不良贷款,到注资、实行资产和财务的重组,再到股份制改造、上市……可以说,正是这一系列银行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上的重大革命,使在危险
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关键时刻,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无法不被关注的话题。近日,本报记者约请国内资深金融专家、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女士,就银行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主持人:现在,风险管理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体现得特别突出。那么,在您看来,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又怎样呢? 詹向阳: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获得效益的前提,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银行管理中处于第一的位置。 为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近一两年,国家下决心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三家推向了市场,实行了资产和财务的重组以及不良资产的再次剥离,彻底解决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包袱问题,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实行根本性的市场化转轨改制——这可以说是我国银行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上最大的革命和创新。 与此同时,银行微观层面上的风险管理也得到了强化。最近10年间,我国银行在吸取国际先进风险管理技术与手段的基础上,创造了合乎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实现了对贷款风险从识别、评估、预警到计量、控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在国家的帮助下,妥善解决了历史形成的巨额不良贷款包袱问题,同时有效地保证了新增贷款的质量。 以工商银行为例,1999年以来新发放的近3万亿元贷款的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6%的水平内。目前,我国三大改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都控制在5%以内的优良水平上,从40%以上的高不良率到5%的低不良率所反映的,不仅仅是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和转变,而且它反映风险管理观念已经深入我国银行的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正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形成,可以说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主持人:就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您认为这一领域目前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詹向阳: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普遍内含着追求规模扩张的冲动。严格地讲,目前多数银行还远没有真正从追求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中转变过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已经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但是以往软约束下盲目追求资产扩张的“土壤”还没有完全根除,稍有放松还会“卷土重来”。今年一季度银行贷款的超常增长与银行业中存在的这种规模扩张冲动不无一定的联系。这应当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上存在的深层次不足与问题。 其次,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还比较粗放。从范围来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还没有涵盖全部风险。迄今为止,我国银行对风险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贷款风险的控制上,而对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特别是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银行业的控制能力还有较大差距。从深度来看,我国银行还处在风险管理的较低级阶段,风险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制度化,技术和手段也比较匮乏。 此外,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银行风险转化的空间不足。一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风险控制难以有效实现。二是,银行转化风险的空间也不够。在我国现阶段,适合于银行资产转化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银行资产还不具备标准化、证券化的特点,银行资产的交易还局限在银行间以及现金、债券单一品种等一个极小的范围内,与银行资产转化的需求相差很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主持人:在风险管理领域,您认为当前还有哪些尚须我们关注的问题? 詹向阳:我认为当前要特别关注利率风险。今后,利率经常性的变化和波动可能会成为我国利率的常态,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主要面对的经营风险之一。而相对于贷款风险而言,利率风险对银行效益的影响则可能更直接、更剧烈,并且更难以控制,对银行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 当前很令我国银行界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相对过剩——这实际上也是银行经营风险中的一种。说它相对过剩,是因为在发达地区、城市和工商业、大型企业资金市场上资金供应相对过剩的同时,还存在农村、农业,西部、东北地区和中小企业市场上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流动性相对过剩是近年新出现的问题。这种过剩已经给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带来了资金用不出去、收益下降、客户流失的种种不利后果,成为目前对银行影响最大的风险之一。 主持人:您提到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詹向阳:我建议: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引起宏观监控部门的注意。应当正确使用公开操作和利益手段引导市场和商业银行的行为,不要人为地加剧流动性的相对过剩,要防止把商业银行挤到为追逐利润而过分扩张贷款的老路上去。 其次,要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商业银行“同质”“同构”的问题。当前的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与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产业布局不合理直接相关。实际上,流动性过剩折射的不仅是一个时期资金多少的问题,而且折射出社会融资方式的变化,折射出金融脱媒的现象。对此,主要还应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经营结构的转型,使其逐步由单一银行存贷款销售商,变成兼营存贷款、债券、证券、保险、基金、黄金、外汇、期货、衍生品等多种金融商品的综合销售商。这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国家对金融综合经营的制度安排和供给。 眼下需要特别强调的还是贷款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当前要特别高度警惕经济扩张冲动带来新一轮贷款风险普遍发生的可能,还是要把风险管理放在经营管理的首位。经济发展得越快,银行越要冷静,越要保持对风险的关注,加强风险管理,防范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