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社区银行--农信社改革的终极目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 20:17 证券日报

  杨一辰

  现代小型商业银行

  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银行是从国外的“community bank”一词译来。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社区银行的内涵应该是: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模式
建立,以盈利为目标;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定区域,服务于当地社区经济的现代商业银行。由此不难看出,社区银行具有明显区别于大的主流银行的四方面特征:一是小型的现代商业银行,资产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二是草根金融,源于有限区域,服务于特定社区;三是其行业属性为现代商业银行;四是以民营企业或自然人发起为主。

  结合我国现实状况,基于社区银行的特点,社区银行设立目前可以考虑的渠道主要有:把即将成立的邮储银行直接定位于社区银行,按社区银行的个性化特点运行;由达到准入条件标准的民营企业组建发起并经营社区银行;将经营管理与合法金融接近的地下金融正名为社区银行;引导条件成熟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转变为社区银行。

  可以说,建立社区银行是对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成员的必要填充,能够真正从商业化经营的层面上弥补城市社区和农村市场的金融真空,对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城市弱势经济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也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取向找到出口。

  中外发展状况比较

  欧美先进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发达,除了其确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金融体系完善,大中小银行在市场细分中定位准确。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既有以花旗、大通、美洲等为代表的金融航母,但更有为数众多分布全国的社区级小银行,美国的社区银行是指具有独立性的在一定区域进行经营运作,其资产规模在1亿——10亿美元之间的小银行。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的美国银行业中,45%的银行其资产规模不足1亿美元,可见其家数多规模小,而只有7%的银行其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可见其家数少规模大,这种状况表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育程度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对称关系。

  在我国,如果论金融机构的数量也确实不少,但在服务弱势金融群体方面,其金融支持农村与城市社区并无对称关系,而是严重失衡,

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抽走农村资金,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资产不良率极高,人员素质低下,体制构建不顺,发展步履艰难,由此而产生了基层金融空洞现象,也由此伴生了地下金融的滋生。因此,确立社区银行模式,加快发展社区金融业务已是当务之急。

  与大银行相比,美国社区银行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第一、市场定位准确。主要向当地居民、中小企业以及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资金运用属地化。大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投向利润最大化的项目上而转移资金,社区银行资金则取用都在社区。第三、信息把握充分。社区银行员工十分熟悉当地情况,尤其是对客户的信用及财务经营状况了如指掌。第四、运营效率高。社区银行由于充分把握社区借款人状况,管理扁平化,无多个环节,因而其业务操作快捷。第五、服务收费低。美国社区银行在支票帐户等的服务收费方面,较大银行平均低15%左右。

  我国虽然尚无真正使用社区银行这一概念,但在金融实践中,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与合作金融组织,也在演绎着社区银行的功能,并形成了“社区银行”的雏型,但标准化程度低且缺乏规范性,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包头市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其资产规模、盈利水平、风险控制、市场定位、业务品牌、创新能力等各项指标,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达到先进水平,已经成为支持包头市“市民经济”的助推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信社,在最初基础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能够从贴近三农出发,打造自身服务与业务营销品牌,发行加入银联的银行卡——天河卡,其发展态势良好,各项业务指标和管理程度已经达到合作银行的标准。这两个例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社区银行的中国模式,但是还有更多的农村信用组织,甚至包括为数不少的城市商业银行,离社区银行还有相当距离,若想改造成真正意义的社区银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厚积薄发,全面根治才能有所作为。

  农信社改革终极目标是社区银行

  作为中国金融弱势群体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十分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其经营发展艰难状况可想而知,主要表现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按市场经济构造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而合作式的法人结构又偏离现实需求,形成了所有者缺失状态;包袱沉重,不良资产比率和绝对额高居不下,必将形成资产的最终损失,而弥补渠道靠自身拔备和央行票据政策性支持的现实性不强;业务功能不完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营销意识淡漠,整体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框框里,难以形成有效的瓶颈突破等等。针对这些状况,国务院、人民银行、

银监会先后出台了扶植农信社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政策;票据置换不良资产政策;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地方政府的集中统一管理政策等。政府出台这些政策对农信社的改革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也诱发和激励了全国上万家农信社改革的动力,但从2002年逐步实施这些政策以来,农信系统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得到应有改善,分析原因,我们感到除了多数信用社没能达到政策扶植所要求的标准外,其自身发展方向与目标迷失、各项分流问题、卸减包袱、化解风险、稀释困难、综合创新等等许多难题的解决力度还远不到位,这些问题最终解决的首要前提是,必须明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社区银行。因为:通过建立农村社区银行,不但可以实现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即:1、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2、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且可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不偏离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金融形式,即: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竞度竞争;产权明晰;监管有力,具备上述这些要素的金融实体,才具有较强的
竞争力
与生命力。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建立的经验,把我国的农信社构造成可以实现农村金融经济学效率的金融实体非常必要:一是社区银行能够克服金融交易中的信息失衡与责任不等。社区银行可以适应农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小额贷款需求,依靠自身获取“软”信息的优势,通过对借款人品行和信用的判断,克服信息不对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社区银行的建立能够有效遏制农村资金外流。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可对存款人在社区银行的存款进行保险,这就避免了因小型社区银行倒闭而使存款人蒙受损失,从而遏制农村资金存到其他金融机构而被抽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