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工行行长杨凯生谈上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7:11 《财经》杂志

  自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去年海外上市以来,国际资本市场持续看好中国金融股。今年5月底、6月初,中国银行也启动了海外上市之旅。在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时间窗口”下,中国工商银行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上市时间表的呢?

  5月1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刊登了对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的专访。在谈及上述问题时,杨凯生表示,工行的目标是争取在今年年内择机,在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公开
上市。“上市地点和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我们会抓紧制订方案,尽快上报。只要条件允许,在完成境外上市后,我们也愿意尽快在A股上市。”

  至于上市具体时间的安排,杨凯生表示,工行不会和中行同一个月上市。工行自己在准备工作上,有非常具体的时间表,甚至细到“日”。以这个时间表衡量,目前一切都在按计划展开,尽在掌握。

  据悉,工行上市承销团选定了多达五家投资银行参与。对此,杨凯生认为,这样一个大项目,当然需要较多的投资银行参与。工行对投资银行建立了两种工作机制:一是协调机制——工行的股改办公室和承销团每天都会有接触;二是严格的考核机制——我们会根据各家投资银行的表现、业绩、对工行IPO的贡献来分配承销收入。

  至于工行在IPO时,是发行新股,还是卖老股,不是完全由工行决定的。工行会尊重股东的意愿,也要根据市场的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就工行目前的情况看,两种方式都可接受。

  杨凯生对《财经》介绍说,4月28日,工行分别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完成了资金交割。这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总计投资约为38亿美元,购买工行新发行股份241.85亿股,股权比例总计为8.89%。这是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单次投资。

  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价格,以2005年底每股净资产价格为基础,再加上必要的溢价,引资价格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引资中是最高的。现在看来,工行的引资从谈判到协议的签署都比较顺利,基本上是按着工行的意愿进行的,引资协议没有对工行不利的条款。

  杨凯生透露,2000年以来,工行发放的贷款的不良率,持续保持在2%以内。到去年底,工行在钢铁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了3.74%的较好水平。去年底,国家发改委曾提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七个行业现实产能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四个行业潜在产能过剩。截至去年年底,工商银行对这11个行业的贷款的不良率平均为4%,比2005年6月末时又下降了0.35个百分点。

  除了上市问题,杨凯生还在这次专访中谈到工行的机制改革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这篇专访也是《财经》杂志“国有银行改革中期报告”系列报道的开篇,《财经》还将逐一采访各大银行的决策层。

    相关链接:

  杨凯生:工行自有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