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中国的经济现实与银行业的责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09:3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姜欣欣

  本期做客嘉宾: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 赵昌会

  赵昌会经济学博士。先后就职于人民银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人民银行外事局、中国银行国际部,1994年4月参加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曾任该行中西非代表处代表,现任中国进
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昌会将国家风险评估的概念引进中国。国家风险评估,是将一个国家作为分析单位,使用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合二为一的方法,通过不间断地跟踪国际体系的变化趋势,同时聚焦某一特定国家,对该国国情作出中长期的战略判断,从而确定该国的国家风险程度,一般还涉及对该国进行超长期预测。

  理性看待“过热之虞”的中国经济

  记者:今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承继2005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些担忧经济过热的议论再次出现。对此,您有何看法?

  赵昌会:所谓“太快了”、“有过热之虞”……,这些感觉和判断并无坚实的根据。当前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消费价格通胀率、贸易收支、外汇储备、外债存量、经常账户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汇率水平,这些关键的宏观指标,均较为理想。在可预见的中长期内,8%~10%的增长幅度,都属正常。

  近年来,我研究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史,深感受益良多。在对国内宏观经济进行观察时,逐渐坚定了若干思考:农业可以立国,但农业不能强国;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成长,特别是较短时间的迅速变化,主要靠工业和服务业;贸易能力是财富倍增器。这三点,加以推延放大,可以用来粗略描述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

  过去27年来,中国经济在逐步转型中实现和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就产业结构来说,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的转移远未完成;就社会进化而言,城市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就经济社会的内外整合来看,变化趋势将呈加速度发展。假如没有突发极其重大的外部逆转因素,这样的高速增长,通过适度控制,仍有望再持续15年以上,直到转型结束,成为成熟经济。

  所谓经济形势,或经济表现,指的是宏观经济或整体经济的运行状态。可以是全球经济,可以是国别经济,也可以是区域经济。这种状态,与世界市场高度关联,与每个经济体的发育程度、自身特点、具体国情和经济政策等密不可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政策制定者的意图、策略和工具选择,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寻找经济的均衡状态。如果经济处于动态平衡位置,就可以基本断定经济是健康的。当然,平衡总是相对的。

  充分考虑“如影随形”的外部因素

  记者:作为国家风险分析专家,您一直强调,宏观经济不单纯由经济活动构成,甚至不单纯由国内因素决定,而是世界范围内众多力量互相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在您看来,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有哪些“如影随形”的外部因素呢?

  赵昌会:2006年至今,时间即将过半,全世界的脉搏始终在随着能源和伊朗跳动,其中伊朗核问题,大体也可以归结为能源问题。

  当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但所有事态都能寻觅到能源的影子。从俄罗斯与乌克兰和欧洲关系骤冷、尼日尔三角洲接二连三绑架外国雇员、石油王国沙特义无返顾的“东向”政策,到委内瑞拉的“石油革命”和玻利维亚的国有化运动,直至5月5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表的“新冷战”演讲,诸多事件都充分反映出世界能源争夺日趋激烈。我们已经看到,原油价格5月2日已经突破75美元的转折点,此后100美元左右每桶将不再有心理障碍。5月9日,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突破每盎司700美元大关,创25年最高纪录。银、铜、矿砂等商品,价格全面上扬。

  现在,几乎无人怀疑,世界主要国家的重大外交活动,无一不打上能源的烙印,世界进入了能源政治时代。

  此外,世贸组织深陷僵局,多哈会谈久拖不果。人们还注意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各成员国最后贷款者的功能已经严重削弱,而酝酿已久的改革又难以实施。联合国的集体安全机制改革更是遥遥无期。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不愿再为世界战略稳定提供可以信赖的公共产品,大有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姿态。

  但是,当我们望世界经济图景时,依然令人欣慰。美国的工资、生产率、制造业信心和表现大幅提升,实际经济增长异常强劲。日本4月份的制造业订单大增,金融业已经挤掉泡沫并开始恢复赢利,经济复苏已成定局。欧元区对成员国预算赤字和通胀率的联系指标已经松动。澳大利亚经济已有14年的持续繁荣,失业率3月份创下29年来的最低纪录。各产油国积累了大量的意外石油美元,时光好像又倒转回20世纪70年代的惬意日子。美、欧、日、韩、澳等国中央银行,已经或纷纷准备加息。这一次,中国人民银行几乎与世界同步,以出乎市场预料的速度,于4月27日先期将1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看似波澜不惊,然而意义重大。像中国这样高速成长的大经济体,只能微调。

  尽管出现种种干扰因素,所有迹象表明,世界经济仍处于连续增长的周期之内。对于谨慎而有耐心的投资者来说,当前正是金色年华。

  主动承担“百业之首”的潜在职责

  记者:在中国经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作为“百业之首”的银行业,应当如何研判大势,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

  赵昌会: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发达国家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属于幼稚行业。在其传统角色上,比如便利资金融通、引导资金投向、改善产业结构、支持自主创新方面,银行责无旁贷,方兴未艾。在满足变化需求、创新金融工具、适应风险管理、提高赢利能力等新角色上,银行任重道远。

  当前及3~5年的中短期内,中国处于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调整和增强阶段,与东盟等越来越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值关键时刻。实现增进经济福利的社会目的,需要坚定不移,继续拓展海外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净出口方面,银行要发挥自己的推动作用。

  之所以强调净出口,或曰贸易顺差,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经常账户盈余的基干组成部分。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衡量一国的流动能力,反映贸易条件和经济稳定程度。经常账户赤字增加或由盈余转入赤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即使这种赤字是暂时的和可以自我校正的。任由赤字维持下去,会挤出“健康”投资,引发传染效应,影响汇率稳定,造成贬值预期甚至外汇危机。所幸的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面临这样的压力。

  进一步讲,恰恰是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需求、过程和结果,在为一个经济体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宏观经济政策及管理带来此起彼伏的、永不消失的巨大挑战。

  由于银行业天然地置身于经济活动的中心,银行业的绩效和经济运行状态互为条件,并且银行是在整体经济的大环境下服务于整体经济,所以,银行家应当最了解经济。

  记者:商业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经济活动中,银行应当采取哪些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决策,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和金融技术来管理风险,在分散并化解风险的过程中谋取利润呢?

  赵昌会:金融市场不同类别的参与者,风险暴露的方式和性质迥然不同,因此管理风险的工具和技术大相异趣。

  比如,商业金融。商业金融机构的宗旨,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谋求利润最大化。既如此,它们吸纳和消化风险的能力,一切以最终有钱可赚为依归。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事先作出最优的决策,以最大化期望效用。就其本能而言,它们是金融市场的风险回避者。

  首先,商业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基本上都是商业风险。这就必须改变由来已久的粗放贷款习惯。当务之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支称职的行业风险分析队伍。将来,哪一家银行在行业分析方面领先,就有希望成为中国金融业的行业领导者;其次,业务经营风险不可忽视。判断失误、决策失误、控制失误,同样能给机构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训练有素的雇员、合理定价的产品、行之有效的内控措施,会有助于减少损失;第三,中国金融业面临重大的内外调整,有些玩家会强势出现,有些则将被迫退出市场,关键在于看不见的战略规划能力;第四,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先进国家同业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要增强独立自主意识,防止急于合作而交纳不必要的学费;最后,提防道德风险。金融领域的犯罪成本往往较低,银行员工应当时刻自律,首先成为好公民。

  再如,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机构一般具有强烈的政府色彩。它们是某一领域的市场开辟者或专营者。它们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的效用,小于在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效用。它们是风险爱好者。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例。该行是中国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负责国家资本输出;也是中国的海外开发机构,作为外交的工具负责对外援助;还是当然的政策银行,需要执行外国对华贷款转贷,以及贯彻国家交办的其他任务。因此,它的风险,主要是国家风险。

  又如,中央金融。在中国,这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银行机构合规运行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它们都是纯粹的政府机构。用经济学术语讲,它们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的效用,等于在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效用,它们是风险中立者。它们的职责在于提供金融业得以正常运行的框架,即金融业的公共产品。不过,鉴于中国的金融体系还非常脆弱,事实上,它们必须承担善意经营的最终担保者的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