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直接融资对中小银行影响走向深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0:57 金时网·金融时报

  如何应对市场三个新变化 对话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1)

  对话嘉宾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 洪崎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 李子卿

  编者按 去年,随着市场深化改革,在三个方面给中小银行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一是短期融资券使金融脱媒深化;二是利率市场化使利差不断收窄;三是新的汇率机制挑战银行管理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变化在去年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年将会进一步深化,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冲击也会更大。因此,能不能应对好这些新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中小银行今后的发展。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了《如何应对市场三个新变化———对话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一组三篇的系列访谈。

  背景:自2005年5月底中国

人民银行颁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后,截至当年的12月31日,共有61家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为1424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2005年全国各项新增贷款18273亿元的7.8%,人民币新增短期贷款的27%。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2005年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迅速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并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特别是在一些过去一直强调大企业、大客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身上,这种冲击来得更猛烈,影响不容小视。

  今年,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目前已经启动,来自市场方面的估计,2006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至500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将是去年的3到4倍,规模如此放量,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将是“震撼性”的。

  记者:短期融资券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显现。总体来说,中小银行在短期融资券业务中有失有得。你们认为,“得”在哪儿?“失”在哪儿?怎么看?

  马蔚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企业贷款客户的流失,短期融资券加速替代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被迫由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这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商业银行通过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业务和以短期融资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代客理财业务、代客交易业务,获得了中间业务收入;通过短期融资券的投资业务,提供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逾越资本约束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

  洪崎:就2005年来说,企业短期融资券对银行业的直接影响在于,部分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把一些流动资金需求由银行短期贷款转化为短期融资券,这对银行的贷款业务拓展带来了阻力,同时带来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但是,我们认为,作为短期融资券市场必不可少的参与者,短期融资券的发展并不会导致银行与客户的关系的削弱,相反经过更深入的交流与协作,可以在除了贷款以外的更多市场和产品进行合作,从而带来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因此,我们对今年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持有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记者:如果按照市场估计,今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要达到4000亿元至5000亿元的话,那么与去年相比,今年短期融资券对银行的影响将会有哪些不同?中小银行将在哪些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马蔚华:与去年相比,今年短期融资券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并会有所深化:一是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直接融资市场,银行优质贷款分流的压力将更大;二是随着短期融资券的扩容,良莠不齐的发行主体将会大量出现,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将会逐步显现,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国有银行有规模优势和网络优势,国有银行在直接融资市场大展拳脚,将给中小银行以很大的竞争压力;四是短期融资券市场将逐步对国内券商开放,券商凭借其机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将对商业银行提出严峻挑战。

  李子卿:短期融资券对银行影响的深化还表现为要求银行对负债管理的脱媒,减少由于资产负债不匹配和结构失衡造成的整体业务收益率降低的风险;其次,短期融资券发行提高市场化水平,迫使银行必须提高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以及相应的发行短期融资券产品定价能力;另外,随着市场的变化,同业竞争加剧,客户选择难度增加,银行对信贷资产的重新布局和新客户的了解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这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大。

  洪崎:由于短期融资券将替换更多的优质短期贷款,银行在优质企业的短期贷款拓展上阻力更大,短期贷款的平均利率水平也会进一步下降。同时,由于银行投资短期融资券会100%的占用资本,因此提高盈利和资本约束之间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当然,企业要考虑多种融资方式,好企业并不是说所有融资都要通过短期融资券来解决。因此,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会对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业务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目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贷款在企业融资中的主力地位。

  记者:对银行来说,直接融资迅速上升的影响除了直接反映在贷款上外,这种金融脱媒的现象今后会不会在其他方面也出现并加剧,比如会影响到储蓄上,这些对银行将意味着什么?对银行的经营转型提出了什么要求?

  马蔚华:随着直接融资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短期融资券加速替代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被迫由大客户向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转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也将会通过各种管道分流到金融市场。金融脱媒的深化是必然趋势。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由商业银行主导型向金融市场主导型转变。在这种转型的市场环境里,商业银行必须以金融市场为主要运作平台,开展跨市场的交叉性的金融业务,向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从单纯依靠利息收入向收入多元化方向转变,从单纯的融资中介向全面的服务中介转型。

  李子卿: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商业银行寻求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必然。短券的发行改变了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收入模式,尤其中小银行在这方面比较明显。以光大银行为例,2005年中间业务收入由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阳光理财系列产品的成功运作而出现大幅增长。其二,直接融资渠道的开辟,考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这迫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不再单纯追求资产或负债的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规模经济。所以,商业银行要准确定位其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中的位置,积极探索业务创新,转变业务和盈利模式,顺应市场的发展。

  记者:去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普遍大幅增长,但在提高收入占比上贡献不大,说明转型进展比较缓慢。今年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中小商业银行应如何进一步加快经营转型步伐,应对直接融资迅速上升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洪崎:根据发达国家和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经验,资本市场总值占GDP的比例越大,则国家的经济体系越完善,银行的风险越小。直接融资的不断增长,可能会降低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但不一定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反而可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所以,面对直接融资迅速上升的趋势,商业银行关键是要积极参与市场改革。由于短期融资券的发展,改变了市场平台,所以银行一方面要提高运用市场工具的能力,通过创新产品,拓展多种盈利渠道,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另方面要提升风险识别和控制水平,在信用结构多样化的市场中,最大程度地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市场变化的获益者。

  马蔚华: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经营思路,彻底摈弃存款立行、以存款论英雄的传统思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由单纯的融资中介向全面的服务中介转型。在被动适应金融脱媒的同时,商业银行要主动开展金融脱媒业务,比如发展信贷资产

证券化、短期融资券承销等;发展代客交易业务和代客理财业务,获得无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利用金融市场,发展主动负债工具,逐步改变吸存———放贷的资金运行格局,实现金融脱媒系统内循环,使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证券化、零售化的趋势日渐显著。

  李子卿:加快经营转型的步伐,光大银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持续的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产品和业务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投行业务、理财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逐渐改变当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业务结构,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收入,增强自身的

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改变现有信贷结构,在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的基础上,信贷资金适当流向现金流向可靠、产业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客户。三是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一方面继续为优质客户及潜在优质客户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稳定客户和储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财、财务顾问等新型产品的营销,树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巩固银企关系。四是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银行服务领域,向其他业务交叉渗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