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花旗二次握手各取所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 10:05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自花旗银行在建设银行引资谈判中遭遇“滑铁卢”后,这一国际金融大鳄似乎正将全部精力投到广东发展银行重组的争夺战中。为了手脚不被束缚,花旗银行在2005年10月向浦发银行提出解除双方于2002年签署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正当外界猜测双方三年“婚约”有可能缘尽分手的时候,浦发银行2月15日发布的一纸关于二者为加强持续战略合作已签署《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的公告,却宣布了双方的“第二次握手”。
根据公告,浦发银行2月15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已经通过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花旗银行及其关联机构为加强持续战略合作签署《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的决议”。协议内容除解除了此前彼此之间的排他性义务外,还就持续战略合作,包括花旗银行将增持浦发股权至19.9%、向其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以及继续推进信用卡业务合作等内容,做出了具体和详尽的安排。 如此而言,花旗在欲牵手广发的同时,并未放弃浦发,相反更加密切了双方之间的关系。根据此项协议,花旗承诺继续向浦发“调拨和投入资源”,帮助后者在五年内成为一家优秀的商业银行。其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领域涉及风险管理、中小企业融资、零售银行、运营与技术、法律及合规、全球交易服务等,并将在股权增持到19.9%时向浦发输送高级管理人员至上述领域,协助浦发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方已展开合作的信用卡领域,新协议的签订使双方的持续战略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花旗将以其技术和管理经验,协助浦发尽早建立信用卡中心的核心信用卡管理系统和非核心信用卡业务运营系统,使重建后的信用卡系统对客户的服务水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成立合营信用卡公司。不过,在信用卡系统上线完成正常运行后,该系统将交由浦发接管,而在此之前,花旗不会向其投资的广发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提供技术系统支持、商标许可等支持。此外,花旗同时还承诺,会采取措施避免花旗和其投资的其他商业银行与浦发发生任何不公平竞争。 由协议的各项条款和细节可以看出,浦发虽与花旗解除了三年前的排他性约束,表面上是对花旗“花心”的妥协和让步,但这“第二次握手”却为自己赢得了更多主动权和切实的利益。抛开花旗在产品技术和信用卡方面给予的支持,即便是单单从出让19.9%股权的价格来看,浦发也较当初获得了更高的溢价。当年花旗首次受让浦发5%股权是按照后者2001年底净资产的1.45倍计算的,转让价格不过3元左右,也就是说,花旗付出了不到6亿元人民币就获得浦发1.8亿股,成为后者第四大股东。同时按照当时的协议,花旗若继续增持浦发股权,将依据其上年每股净资产的1.45倍行权。根据浦发银行刚刚发布的2005年业绩报告,其每股净资产为3.97元,也就是说,花旗本来可以不到6元的价格得到这部分股权,即使考虑股改对价水平,这个数字也超不过7.5元。 但现在的情形已大不相同。《二次补充协议》对花旗增持浦发股权作了详细规定:在浦发增发7亿股流通股的同时或以后,花旗将通过认购浦发定向发行新股的方式将其持股比例增加至19.9%,而增持股份的价格将在市场价格浮动范围内由双方协商确定。换句话说,浦发股改后,全流通后的股价只有一个市场价格,届时花旗想增持股权只能以这一价格为基准。截至记者发稿时,浦发银行的股价为11.30元,如此算来,花旗为此支付的成本将大大增加。不过,此前也有消息称,花旗曾希望以双方的长期关系和战略合作为筹码,试图用低于市价的价格购入这部分股权。至于该愿望是否能够达成,目前还是一个悬念。 很显然,浦发在此次谈判中比三年前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这一方面是由于经过几年发展,浦发无论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有上佳表现,位次不仅远在深发展、广发之上,即便在十几家股份制银行中也极具竞争力,因此与花旗的“第二次握手”自然多了主动和力度。另一方面,与花旗近年来在中国金融重组中的频频失意,以及在市场格局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最早入股中资银行的外资机构,花旗虽然和浦发“联姻”在先,但与随后新桥、汇丰、美国银行、淡马锡等的“大手笔”股权收购相比,步子显然迈得太小了。花旗集团某高层人士曾表示,花旗在进入某一海外市场时基本上是以全资收购当地金融机构的方式进行的,这一策略在中国也不例外。只不过由于政策所限,尚不能立即实现。由此看来,它当初与浦发的合作应该只是投石问路之举。 然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速度超出了花旗当初的想象。眼见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等大银行纷纷与自己的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兴业、华夏乃至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也各自有了“意中人”,花旗此时才开始加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广发行的重组无疑给花旗一次绝好的机会。尽管有巨额不良贷款的困扰,但广发行遍及全国的网点、大量的客户资源,特别是在个人零售业务方面的优势,依然是花旗觊觎的所在。而对于浦发这一目前所剩银行中为数不多的优质资源,花旗自然更不会轻易舍弃,继续“调拨和投入资源”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花旗也将为此支付比三年前更高的成本,这或许是其错失时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除此之外,浦发、花旗“二次握手”后的另一大看点是,一直希望全资收购或绝对控股的花旗,眼下前方已是障碍重重。因为就在大约1个月前,浦发原第四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通过连续受让多个大股东股权,已将持股比例增至20.81%,成为浦发目前第一大股东。这样一来,原本股权相当分散的浦发突然之间有了一位实力雄厚的控股股东。花旗意图控股浦发的愿望由此变得渺茫起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外资获准战略性投资A股闸门打开,以及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中外资金融机构间战略合作或股权争夺的大戏,还将不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