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五大亮点演绎银监会监管新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11:03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韩雪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吸引了全球目光。在中国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村信用社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基本确立,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中外资银行发展取得新成效,银行业监管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银行业监管事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作为统一负责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管的新机构,银监会肩负起历史新使命至今已经3个年头。几年来,银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要求,更新理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科学监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在实现当初确立的“三年五大监管工作目标、引领银行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年强力推出的系列监管新政策、新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概括起来,去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在五个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成效之一:推行资本审慎监管制度,在促进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银监会刚一成立,就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不期而遇。作为银行业监管当局,银监会既着力于关注和监管微观层面风险,又密切关注宏观问题,高度重视防范经济波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按照控制土地和信贷两大“闸门”的宏观调控要求,银监会及时引导和推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风险防范,大力加强对钢铁、水泥、汽车、电解铝、

房地产五大行业的信贷管理,严防这些行业因盲目扩张而引发经济波动带来的信贷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五大行业贷款,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新政策,并及时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推行资本审慎监管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多年来存在的不讲资本约束、盲目扩张的行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强化资本对资产扩张行为的约束,从源头上抑制信贷非理性过快增长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推行资本审慎监管制度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对银行业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与2005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稳增长,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银行贷款行为更为理性,贷款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匹配,投向更加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这充分说明银监会所推行的资本审慎监管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为该制度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资本约束、改善资产结构、立足风险管理、积极参与和配合宏观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发挥出积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银监会主要致力于有效控制单个银行和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其所采取的诸多审慎监管措施与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从源头上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审慎监管制度,促使信贷调控方式实现了由过去的规模或比例管理向市场化和法律化手段转变,探索出了防止信贷投放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的信贷调控的新机制、新方式。

  资本审慎监管的另一成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总体水平提高。

  按照银监会提出的“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的自我补充与约束能力增强,资本工具创新取得新突破,截至2005年9月末,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银行已达35家,比2005年年初增加5家,达标银行的资产已占到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近70%。这意味着从达标资产覆盖面的角度讲,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或超过8%,这个比例比2005年年初提高了20.6个百分点,这为银行有效扩张业务、增加信贷投放、增强抗风险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经济资本这一科学标杆,改进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考核方法,将为防止重走“大发展—大不良—大剥离”的老路建立制度保障,加快走上以资本约束为核心、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规模与结构相协调、质量与安全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轨道。这是我国银行业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进步。

  成效之二:推动银行业改革开放实现了新的突破。如果说银监会2003年提出以“抓两头、带中间”为主要路径,引领银行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还只是一个宏观目标的话,那么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这一目标已渐行渐近。特别是在去年银行业改革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内部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等深层次改革中,身为监管者的银监会,同时承受着喝彩与质疑。在实践考验与舆论压力面前,银监会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与相关部门一道,审慎决策,低调行事,积极引导和推动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面,立足构建和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认真审查境外战略投资者资格,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重点放在“引智、引资”上,通过颁布五项原则和持股比例合理设限等措施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加强改革进程的监测考核和评价,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工行完成了财务重组和公司改制;督促中行、建行、交行制定公司治理和内部改革分解细化方案,促使加快了改革上下联动和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改造。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各改制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得到加强,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均明显提高,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主要监管指标达到了目标要求。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相继上市,并保持了良好的后市表现。截至2005年9月末,中行、建行和工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57%、11.15%和10.26%,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5.30%、3.69%和4.63%。大型银行质量大为好转,不良贷款比例首次降至一位数,这是我国银行业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又一历史性进步。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发布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已进入前25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国30个省份,特别是在改革管理体制,完善产权制度,化解历史包袱和加大支农服务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截至2005年11月末,已有25个省级联社组建到位,北京、上海、天津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相继成立,组建了59家县级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两年实现全行业整体账面盈余,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到15.9%,比2002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重点监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有序推进;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已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出台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纲要》,明确了跨区域发展的审慎标准,批准上海银行率先跨地区设立分行;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普遍加强;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和处置效果明显。银行业改革呈现了整体上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改革与开放并重,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银监会在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积极采取一系列旨在提高中资银行适应能力和争取全局工作主动权的有效措施。几年来,配合和支持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相继提前开放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五个城市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再次调低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营运资金要求,加快了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和标准的统一步伐,促进了中外资银行竞争与合作。明确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五项审慎要求,注重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银行业对外开放呈现出良好局面。

  成效之三:开展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去年初银行业发生个别重大案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内外也十分关注。银监会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及时部署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果断采取了以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措施为核心,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监管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提出了一揽子综合治理措施和制度建设安排,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各家银行积极行动,清理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对基层网点风险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开始呈现逐季下降态势,特别是自我发现和查处能力得到提高,基本实现了用一年时间改善银行业声誉、银行业发案率下降和案件堵截成功率上升的目标,维护了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良好局面。

  成效之四: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成效明显。去年,面对银行业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新形势、新特点,银监会坚持监管与创新并重,大力推进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创新,银行业风险监管工作在与风险赛跑的过程中赢得了主动,把住了关键环节和关口。面对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活动,新设立了"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为引领银行业金融创新、加强创新风险监管建立了组织保障。针对日益显现的市场风险,加大金融风险知识的普及,及时出台了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管手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做出刚性规定,促进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面对不良贷款强劲的反弹势头,建立了不良贷款监管新模式,利用包括贷款偏离度检查、贷款迁徙分析、同质同类比较等科学监管手段,重点加强对不良贷款真实性及形态变动的监测考核,积极有效地控制各集团大客户风险蔓延。截至2005年9月末,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5502亿元,比例比年初下降4.3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目标,资产质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成效之五:干部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着眼推进银监会有效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依法监管、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监管队伍。银监会以实施《提高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则》为契机,以在全系统扎实开展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及时就银监会成立以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在加强内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出台了10项人事改革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干部"上下、左右、内外"交流的力度,初步建立了符合银行业监管实际、有效履行职责的人事管理制度。开展了大规模干部培训,监管队伍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从严规范内部管理和改进工作作风,明确了监管人员现场检查八条禁令,做出履职回避的强制规定要求,开展监管人员违规贷款、经商办企业和入股农村信用社的"三项清理"工作,较好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和监管人员廉洁从业从政,着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拿得起,廉政上过得硬,品行上行得正"的高素质监管队伍。这些严格内部管理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对于银监会的监管水平、服务效率和工作力度,业界内外普遍给予了积极评价。

  总结过去,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2006年已经来临,这既是我国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银行业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最后一年。新的起点,提供了银监会新的机会,赋予了新的使命,同时也将面对新的挑战。跨入新的一年,银监会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银行业各项监管工作,按照"稳定政策,巩固成果;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强和改进银行业有效监管,加快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创新,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步入科学发展轨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并期待银监会的各项工作会越来越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