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我国小企业贷款9个月增加1800多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0:12 金时网·金融时报

  本报北京1月10日讯 记者韩雪萌报道 来自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表明,2005年前3季度全国小企业贷款同比增加1821亿元,小企业融资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目前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依然面临五个主要难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王兆星10日透露,截至去年9月末,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
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7%。王兆星说,2005年,银监会成立了推进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专门领导小组,并制定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督促银行转变观念、重组流程、创新机制。

  据介绍,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指导意见》,银监会确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商业银行以及一批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重点联系银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江、浙、鲁、闽等地的12家分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新模式试点,截至去年10月末,12家分行小企业贷款余额625亿元,比去年初增加237亿元。

  目前,银行业经营理念正在逐步转变,各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已经从考虑“能不能开展”和“是否开展”,转变为探索和落实“如何开展”,把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作为提高资产质量、调整信贷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在小企业贷款发放过程中,银监会积极鼓励银行机构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放开这一有利市场环境,引入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根据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

  王兆星表示,尽管如此,我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王兆星列举出目前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依然面临五个主要难题:部分银行机构经营理念仍未根本转变,发展战略和模式仍以大企业为中心。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一些银行盲目“贪大”、“垒大户”的经营理念没有根本转变,对小企业融资未给予足够重视。

  银行信贷文化、管理体制与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相适应,机制和管理创新明显滞后。目前一些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还不能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小企业贷款的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建设滞后。部分小企业信用和法制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而我国征信体系还不完备,失信行为没有得到应有惩戒,银行胜诉后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监管制度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小企业贷款的差别化政策仍未建立。另外,现行监管法规倾向于要求商业银行发放担保贷款,对信用贷款持限制性态度,不利于鼓励银行转变观念、注重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把握。

  小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资本市场等其他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范围过窄,门槛较高,直接融资渠道较少,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不得不转向银行寻求间接融资,导致小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过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