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模式选择与资本管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5:49 金时网·金融时报

  *历史经验及面临的环境,迫切要求我们改变发展的模式,摆脱片面、盲目注重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经营取向,将效益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作为规模扩张的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要在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之间寻求平衡。

  *资本管理重要性的提升,要求银行积极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努力提高风险管
理水平,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同时,通过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调节,引导银行各业务线的合理扩张与收缩,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一、明确发展模式,选择有约束的理性增长

  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0余万亿元人民币,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相比增加100余倍。银行业的快速扩张固然与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有密切关系,并且与经济成长之间相互促进和强化。但是中国银行业无一例外的外延式的发展偏好和战略指向,反映了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回溯发展的轨迹,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资本观念,缺少资本金约束,加之公司治理结构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普遍存在“速度情结”与“规模冲动”,一直采取的是一种迅速扩张的发展战略,资产增长、规模扩张、市场份额是重要的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经济快速增长与经济转型时期银行业的迅速扩张,造就了今天如此庞大的银行规模,而且承担了较多的社会经济转型成本,积聚了较大的风险,产生了一个庞大而虚弱的银行体,导致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低下、风险水平较高。

  没有约束的增长是缺乏理性的,在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非理性发展往往会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经济转轨、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法制和信用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对扩张冲动缺乏清醒、科学的认知,与迅速发展相伴而生的,将是风险的迅速吸纳和累积,造成银行资产风险的加大,最终危及银行自身安全。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正是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和银行业的发展,使得我们有能力迅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需要正确地解读“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一命题,其正确与否是有边界的,如果我们用今天的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为明天遗留了潜在的更大的风险,这样的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商业银行将陷于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历史经验及面临的环境,迫切要求我们改变发展的模式,摆脱片面、盲目注重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经营取向,将效益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作为规模扩张的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要在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之间寻求平衡。发展速度是有限度的,受到一系列条件的约束,如市场环境、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成本水平和资本规模等。

  在这一系列约束条件中,最直接并且可以量化、符合国际规则的约束是资本充足率水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1988年被写入巴塞尔资本协议,已成为衡量单个银行乃至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公认的国际标准,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实施了这一协议。随着发达国家监管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资本协议框架(BASELII),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是新协议的三大支柱,其中最基本的还是资本充足率。新协议在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提高了资本的风险敏感度,并规定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种方法计算资本需求。

  去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全面借鉴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即将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达标时间表。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强化,必将使中国的商业银行从过去没有资本概念和资本制约的非理性发展,加速走向严格资本制约的现代商业银行理性经营阶段,以资本金的增长约束资产规模的扩张,实现经营规模增长方式由资金制约到资本制约的转变,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速度、效益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协调、相适应的业务增长机制,造就稳健、健康、基业长青的现代商业银行。

  二、强化资本管理,加速银行的现代化转型

  现时的中国商业银行怀有浓浓的资本情结,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监管环境的强化,风险认识的提升,海外上市的冲动,唤醒了中国银行业的资本意识,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成了监管当局及商业银行深深的心头之痛,是银行走向健康需要跨越的一道深深的鸿沟。中国银行业资本意识的苏醒,无疑是一个质的进步,并将引致中国银行业发展方式及经营管理行为的变革。银行业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资本管理实质上是风险管理。资本覆盖风险的要求决定了在资产配置好、管理水平高的银行中,有限的资本可以支撑更多的规模。因此,资本管理重要性的提升,要求银行积极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同时,通过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调节,引导银行各业务线的合理扩张与收缩,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由此,强化资本管理的重要任务将在以下方面演绎和展开:

  加强资本总量管理。资本监管目标规定了银行持有资本总量的下限,而银行业务资源和盈利能力决定了银行持有资本不能过多,持有过量的资本虽然满足了监管要求,但是由于投资机会的限制,资本回报率将随之下降,从而与股东价值最大化要求产生矛盾。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资本总量的研究,在监管当局最低资本标准之上,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资本总量区间和资本充足率目标区间。

  加强资本结构管理。在满足监管当局标准的各类资本来源中,由于各类资本工具在防范风险保障存款人利益方面具有不同属性,其在资本结构中具有不同的质量特征。如长期次级债券充当监管资本的质量要差于普通股本(实收资本),因而被归属于附属资本的下层,其数量限制在核心资本的50%。资本工具属性的不同对股权集中度也有影响,满足监管标准的资本工具中既有传统的股权工具如普通股,又有混合型的股权/债务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将影响股权集中度,是资本管理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不同的资本来源其成本有差别,在筹集时必须进行比较分析。应结合资本总量、质量、成本、对股权集中度的影响等因素,加强资本结构研究,确定合理的资本筹集渠道和方式。

  调整经营结构与盈利模式,加强资产组合管理,降低资产整体风险。从资产的风险属性、期限属性和利率属性出发,立足于经营环境和业务基础,研究资产负债配置的最佳方案,合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组合,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加权风险,促进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运作。同时,积极探索资产组合动态管理,分离、转移、分散信贷组合风险,改变贷款组合风险特征,降低信贷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

  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和资本约束机制。建立内部经济资本的配置政策,综合考虑风险、资本、收益的业绩评价系统,使仅仅停留在法人层面的资本管理逐级分解到每一个分支机构、产品、业务线。研究编制资本充足计划,并将资本充足计划作为综合经营计划的核心内容。在引入资本充足计划后,新的综合经营计划框架将贯彻风险与效益平衡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作为准则,以加权风险资产为手段,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目标,根据资本充足状况对各项业务发展计划进行调整,真正体现资本充足率对发展的约束,并实现在合理平衡收益、可承受风险和资本回报基础上,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业银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