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喧嚣归于沉寂 委托贷款几成鸡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8:42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筱 来源:中国经营报

  面对着即将竣工而资金匮乏的工程,拥有一家私营企业的李老板近日四处筹措资金,当他打听到委托贷款的融资方式时,抱着一线希望向民生银行咨询申请委托贷款事宜,结果却是失望。

  李老板得到的答复是:必须有个人或者企事业单位愿作为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才可以按照借贷双方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李老板悻悻地表示:这和自己找熟人借钱没什么不同,还多了些麻烦。

  民生银行一位操作过委托贷款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曾经火爆一时的委托贷款,真正被市场看好的“多对一”(多个贷款方,一个受款方)方式早已被央行叫停。现在的“一对一”(一个贷款方,一个受款方)方式对市场来说吸引力很小,现在江浙一带已经很少做了,每年成不了几单,审批也都放权给分行了。

  从花样年华到门庭冷落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委托贷款的委托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公司。委托贷款的贷款对象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个体工商户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002年,民生银行开始在江浙一带开办个人委托贷款,一时间,委托贷款被视做“招安”民间借贷的最好途径而非常火爆。此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浦发、深发展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同时跟进,并逐渐开发出“一对一”、“一对多”和“对多一”等委托贷款的多种形式,市场反映非常之好。民生银行南京分行曾推出的南京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亿元个人委托投资贷款只用20天就销售一空。

  但是,委托贷款对于缺乏资金的借款人有吸引力,对于委托人一方却显然风险过大。大连商业银行发展研究部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家企业有10亿元的资金进行委托贷款,但在与贷款企业的谈判中发现了风险,最后放弃。刘伟说,事实上,央行也正是看到了委托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的问题,在短短一年之后,就叫停了“多对一”、“一对多”的委托贷款方式。市场上依然存在的“一对一”的委托贷款方式也成了企业融资中“可有可无”的鸡肋,通过银行成交的委托贷款数量非常有限。

  民生银行人士表示:目前的委托贷款基本上是一个停滞状态,受制于政策的限制,必须要“一对一”,即委托人和借款者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这种状态与非常活跃的民间借贷相比差别不大,所以市场反响不佳,规模很有限。

  被告知委托贷款融资无望的李先生说:“如果自己能找到借款的人,早就私下解决了,还来银行做什么?”确实,在民间借贷异常活跃的江浙,贷款方式甚至可以比银行还简化。李先生最后通过温州一个朋友介绍的民间金融组织“标会”解决了短期融资问题。

  公司委托贷款活跃

  民生银行人士表示,从理论上讲,委托贷款业务可以将私人双方借贷关系变为有银行出面监督的合规行为,仍然是一些手里有闲置资金的个人理财和集团公司现金管理、资金归集业务,企业间实现资金调配、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保值增值的良好选择。

  建设银行某人士表示,现在个人委托贷款的成交量非常小,而公司委托贷款比较活跃。按规定企业之间不能有借贷行为,像公司之间经常通过委托贷款业务来进行资金互补,例如诺基亚、爱立信等大公司借款给其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借贷等等。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