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成功打包出让近4600亿可疑类贷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22:4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 谢登科) 中国工商银行30日宣布,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的组织下,通过公开竞标,中国工商银行近日与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签订了35个资产包、总额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的转让协议,平均转让价格为资产面值的26.38%。作为工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交易的完成标志着工行股改财务重组工作的基本完成。
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30日表示,完成此次转让后,工行将继续做好转让贷款的责任认定和责任人追究工作,将处置不良资产与加强内控相结合,同时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起严格的资本、成本和风险制约的增长机制,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长久控制在良好水平。 据介绍,为了防范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商银行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和严密组织,为此专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制定了多项具体的操作规程,在全行印发了《关于严格防范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通知》,层层落实责任制,规范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流程和操作程序。二是对每一笔不良贷款都进行了责任认定。三是总行和分行都分别成立了不良贷款处置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加强对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监督。四是总行直接锁定处置清单,并借助IT手段在信贷台账中逐户加以标注。五是加强指导和检查,总行在处置期间专门组织审计组对20家分行进行了处置审计。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工商银行改制过程中可疑类贷款处置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参加了工行4590亿元不良贷款的招投标。此次招标的资产按地区分为35个资产包,由资产管理公司对每一个资产包进行竞标。来自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的专业人员和外部专家联合组成招标工作组,通过市场化的招投标方式,现场开标,当场确定并宣布中标公司,最终全部35个资产包都招标成功。 此间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工行可疑类贷款的处置与以往的不良贷款的处置相比,市场化色彩浓厚:一是吸收了国内和国际成功经验,在处置前买卖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尽职调查,为招标定价打下了基础。工行采用统一的尽职调查模版对六万余户企业进行了逐户卖方尽职调查,并将全部调查数据提供给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华融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组成买方联合尽职调查小组,对工行的可疑类贷款企业进行了买方抽样尽职调查。二是根据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要求,工商银行对处置的不良贷款档案资料进行了详尽整理,卷宗质量改进明显。三是引入规范的招标制度,多家竞争,更具市场化的色彩。四是将招标资产分为35个资产包,有利于充分竞争,使投标价格体现每个资产包的实际价值。五是明确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办法,强化约束和有效激励。此外,此次处置行为进一步培育了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对我国不良资产的价格发现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