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湖北政府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采访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13:32 金时网·金融时报

  在湖北孝感、十堰、襄樊、宜昌采访中,有的市长谈到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其结果是政府、银行、企业“三赢”。话锋一转,“最大的赢家是政府”。这话当时听起来觉得颇为新鲜,但一时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待返京后仔细一琢磨,还真有道理,就拿它作这篇文章的题目。

  从银企对立反目到合作,地方政府在构建区域和谐社会中获益匪浅

  在这方面,襄樊市最有代表性。襄樊国有企业多,是全省除武汉外的工业大市和老工业基地。到改革前的2002年末,全市国企亏损面90%以上,资产负债率高达84%。这年底,企业改制开始,有数十家企业借改制集体逃废债务,一夜之间宣布破产,被全省乃至全国金融机构认定为逃废债重灾区,联合予以制裁,一度银企关系紧张,银行和司法部门关系也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大力抓整治信用环境工作,制止企业逃废债,开展了创建A级信用市活动,为襄樊信用环境建设带来全新变化。

  企业,从变相逃债到依法化解债务负担。襄樊工业品贸易中心是襄樊的一家大型商贸企业,在工行市分行有2940万元贷款,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公司领导班子借改革之名,将公司有效资产转入新成立的公司,形成“老大背债、老二搞活”的逃废债模式,被金融机构诉至公堂,银企关系紧张。企业陷入了历史债务了不断,业务发展又得不到信贷支持的尴尬境地。

  在整治信用环境中,银企双方本着依法化解债务负担的精神,经过多次协商达成了700万元买断工行债务的协议,既化解了债务纠纷,又实现了改制。

  在167家已经获准改制、破产的企业中,家家都是与金融机构反复协商,达成了债权债务处置协议或意向。银企从对立重新又结成紧密合作的战略伙伴。

  银行,从消极抵制到积极参与。在开展信用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之前,因企业改制就意味着逃废债,所以襄樊的金融机构谈“改”色变、谈“破”色变,对国企改革抱着一种消极抵制的态度。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之时,金融机构原本也有很多担忧。但是看到新任市委书记、市长维护金融债权的姿态,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出台10号文件以后,金融机构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工商银行襄樊分行是当地国有企业贷款最多的一家银行。167家有改制破产任务的企业贷款中,工行占一半以上。政府积极落实债权债务,银行积极参与,规范运作。他们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按照债务随着有效资产走的原则,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及上级行计划内破产、减免表外利息、核销呆账贷款、风险资产专账经营等政策,与企业达成了一个又一个“双赢双活”的协议。工行襄樊分行也成为这次改革中贡献最大、受益也大的银行。截至2004年底,该行的不良资产已下降41.7亿元,占比比2002年末下降了9.2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年实现当年盈利。中行、建行和农行襄樊分行,也都在积极支持企业改革中有效地维护了金融债权。

  法院,从有干预的司法到公正司法,化解了与银行的矛盾。当地法院在企业破产案件中审理不公曾经是襄樊金融机构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据省高院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1999年至2001年间,襄樊两级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中金融机构的清偿率都比较低。

  一些银行为此专门上书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和省委主要领导,省高院专门向襄樊下达过通知,要求襄樊法院认真整改,吸取教训,规范破产审判工作。在整治信用环境中,襄樊中院在重塑信用襄樊的法治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破产清算财务管理规定》、《破产终结审计制度》,对规范审理破产案件提出了具体要求,逐案整改。南漳县法院补开了7次债权人大会;南漳、老河口法院各撤销了8件认定抵押无效收取诉讼费的确权裁定,纠正了6件抵押效力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银行和一些司法机构的关系得到改善。

  襄樊市副市长欧阳万坤说,襄樊是个好城市,但好城市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来支撑。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这是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听就能明白。我们就是要通过良好金融生态的建设工作,促进襄樊区域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看来,这方面效果是明显的。

  银行投入增加,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财政收入连创佳绩,呈现经济金融双兴双赢的良性循环态势

  金融生态环境好,能得到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其他优惠。2004年全省金融机构对2003年度12个“A级金融信用市州”共投放贷款4805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575亿元,承兑、信用证等其它信用方式投放517亿元,呆账核销60亿元。对2003年度12个“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累计投放贷款470亿元,贷款比年初净增34亿元,其它信用方式投放30亿元,呆账核销5亿元。湖北的夷陵区2004年被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后,该区贷款净投放比年初增加5.1亿元,增长34.2%,同比增加7740万元;累计信贷投放17.6亿元,同比多投放4.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1亿元,增长10.9%。今年一季度,信贷净投放比年初增加1.4亿元,增长7.4%,同比增加3442万元,增长34%;累计投放3.9亿元,同比多投5003万元,增长14.8%。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5.6%。

  “最佳金融信用市县”、“A级金融信用市州”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带来“筑巢引凤”效应。宜都市获得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荣誉后,深圳东阳光、华新水泥、海南欣龙、湖北宜化、马来西亚中甫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相继落户宜都,为宜都市的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近几年来,全市累计引进项目70余个,协议总投资142.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4个。

  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引起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高度关注,去年该行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对宜都市授信2.25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首期贷款1000万元已落实到位。

  落户宜都的客户后续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额度不断增加,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5月,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现场会在宜都召开,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宜都市通过改善金融信用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堰市副市长彭承志认为,抓农村信用村镇建设,抓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抓“信用社区”建设,三大块一抓,整个十堰的信用环境就有了变化。信用环境好了,就会产生招商引资效应。竹溪的实践印证了彭副市长的话。

  竹溪县通过信用环境的改善,引来了许多外地客商前来投资。2003年,在全省73个县市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位中,竹溪县固定资产投资居第一位,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利用外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6项指标进入前10位,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9亿元,引进辖区外资金6.2亿元,利用外资155万美元。

  湖北,抓整治信用环境和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受惠最多的是地方政府。抓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区域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像邓小平所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