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勾新雨/文
“对话”变“对撞”四个疑问浮出水面
今年3月15日安利公司警告其营业代表不要参加2001年3月17日至18日由英特莱德公司组织的大型培训会,“否则公司将立即终止与阁下所签定的劳务合同”。3月22日至26日的五
天四夜中共有50多名安利公司的营业代表滞留在安利东方广场总部并以激烈言辞、绝食的方式抗议,双方甚至还发生了人身冲突。另有消息:继北京之后,在石家庄和上海的安利部分营销人员又“冲击”了当地的安利河北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并有70多人到上海市工商局门前聚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四大疑点开始浮出水面。
疑问之一:员工闹事就为了几百块钱吗?
在营业代表《致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中说“安利公司只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退款问题,而我们这一大部分人的退款问题和其他经济赔偿问题还没有解决”。只为了区区几百元的费用赔偿,安利的营业代表值得苦熬五天四夜;值得以绝食等方式相拼吗?这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不愿说起的利益纠纷呢?
疑问之二:英特莱德公司是主谋还是替罪羊?
在安利有一个最大的经销商叫耶格,而英特莱德公司就是耶格本人于1978年在美国创办的。该公司主要从事讲座及与讲座有关的培训教材、录音带的销售经营活动,其中很多的内容与安利公司的讲座内容很相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营业代表提供的《营业代表五问安利公司(耶格部门万名顾客/营业代表倡议书)》中说:“希望安利公司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将多年来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导致‘传销嫌疑’的罪名扣到英特莱德的头上”。
疑问之三:神秘的《营业守则》是什么?
《营业守则》无疑就是安利公司的“宪法”。正是手持这口尚方宝剑安利方面在冲突现场才能对四位营业代表就地开除和冻结业务。虽然双方在纠纷中都没有提及此事,但这部《营业守则》也许才正是营业代表们心中永远的痛。
《营业代表五问安利公司》中说:“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安利公司多次发生随意扣发营业代表劳动报酬的事件,有些营业代表的劳动报酬被扣发长达半年之久、奖衔被冻结长达一年之久,而且没有任何明确合理的解释,也没有出示任何有关营业代表违反《营业守则》的证据”。
疑问之四:个人利益问题究竟指谁?
在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德荫说“这里面就会有很大的个人利益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营业代表提到:“我们怀疑安利公司的某些人物也卷入了这场利益冲突。但现在由于没有证据这些还只是处于猜测阶段”。
安利公司:内部管理问题营业代表:并非劳资纠纷
1、关于会务费赔偿
这几百块钱确实没赔,因为公司对培训会有严格的规定,这不是劳资纠纷问题是内部管理问题,是他们不服从管理。之所以不让参加英特莱德的会议是因为营业代表在海外是独立经营者而在国内却是安利雇佣的推销员,他们参加培训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会落到公司头上的,安利是要对此负责。安利自己的培训会是亏本的,去年投入了1200万。而其他培训会是否赢利却不好说。
2、关于英特莱德
虽然耶格是安利海外最大的经销商而且创办了英特莱德,但这都不能说明安利内部存在部门间抢人的利益冲突,更不存在英特莱德与安利其他部门的利益冲突。因为在中国营业代表都是直接面对公司而不是面对部门的,公司的力量在加强而部门的力量正在弱化。
3、关于《营业守则》
不光安利公司是三权归一,其他公司也是这样。如果有纠纷可以坐下来谈,再不行还有法院、劳动仲裁委员会等这些政府部门和组织,是可以在当地法院起诉的。中国入世后三年内要考虑直销市场开放问题,至于开放的形式、速度和规模以及《直销法》出台的问题那是政府考虑的事情,安利会积极提供国外法规的参考资料。
4、关于利益问题
休止期的长短完全是管理问题,主要是为了管理问题,那是为了防止营业代表乱跳。关于网络问题,哪个传统行业没有销售网络,上线传下线、层层加码那才是非法传销的网络。现在想参加安利的事业可以直接来公司报名也可以有人介绍,但介绍人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每个人只有卖出去东西才有酬劳。奖衔是推销产品的报酬外公司另给的。培训没有经验的人员,公司才给奖励,但这奖金是劳务所得,不是从下面被介绍者中抽调出来的。销售业绩是自己的,不能加也不能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营业代表:
1、关于会务费赔偿
谁也不至于为这几百块钱的会议费而去对峙五天四夜的,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说法。由于安利业务工作的特殊性,这与一般劳动纠纷有着天壤之别,普通劳动纠纷大不了陪上几个月的工资了事而安利一旦与职员解除劳动合同则意味着员工苦心建立的一大块可以传给子子孙孙享用的客户群将一时灰飞烟灭。我就是马,等我圈好了地安利却要把马杀了,像我这样的人只要多存在一天安利每年就要多支出30万。
2、关于英特莱德
英特莱德只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以耶格命名的部门来到中国后发展很稳健,已经发展到5000到10000人,营业额占到了安利的6%。耶格的稳健作风吸引了不少其他部门的人前来投奔,由此才引发利益冲突。
3、关于《营业守则》
安利公司既是《营业守则》的制定者、监督又是最终解释者,也就是说安利公司已经三权统一。可是一旦有员工不服怎么办?但无论找到工商局、劳动仲裁委员会、公安局还是法院,因为没有《直销法》都很难调解。
4、关于利益问题
近些年耶格部门的“学习加自用”的营销理念传入中国后,因为发展稳健、理念先进而与其他部门发生了利益冲突。一是陌生人中有不少人选择了耶格部门,这样就在人源上有了分流冲突;二是其他部门的员工“投奔”我们,而安利将转部门的休止期由半年延长到了一年又引发了营业代表的不满。我们怀疑安利公司某些人员在保护内部的网络。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