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未必就全 家乐福给人启示

2001年05月28日 16:47  人民网-市场报 

  不久前,距离家乐福超市8公里的北京一家内资超级大市场的老板还洋洋自得:不论店面装潢、营业面积、商品品种,还是经营业绩,丝毫不逊于家乐福,可在一次顾客问卷调查中,这位老板发现,前来购物的顾客都是来自3公里商圈内的,而商圈外的顾客一个也没有。奇怪的是,所在商圈的顾客除了每周来购物一两次外,每个月还要去一趟远在8公里外的家乐福去购物。顾客舍近求远,令这位老板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论商品,这家大商场有15000种,家乐福只有8000种;论价格,家乐福贵的约占30%,便宜的约占30%,40%基本持平。不论从品种,还是价位上看,家乐福均没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可顾客不惜路远到家乐福去购物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家乐福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答案原来是顾客嫌这里的品种少,没有家乐福多。这位老板大为困惑,难道15000种商品不够多,8000种商品反觉得丰富?经过一番调研和思考,这位老板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门道,既不是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也不是消费者缺乏忠诚度,而是自己一心所追求的“大而全”并不全,满足不了顾客需求。

  像上述与市场有效需求相脱节的“大而全”现象,俯首国内商界比比皆是。曾几何时,国内零售业纷纷以追求“大而全”为时尚,品种动辄上万乃至10多万,似乎惟有如此才能让顾客“走一家如走百家”,锁定消费群。平心而论,商家的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丰富的商品使顾客的选择余地大了,但是否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需求,赚取更大的利润,还要取决于商品与实际需求状况。不幸的是,“贪大求全”谋大利只是商家的一厢情愿,相反把不少商家引入经营误区,造成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效益滑坡,经营亏损,甚至关门歇业。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有多少最贴近顾客有效需求,真正符合购物需要的?恐怕绝大多数商家很难回答清楚,是一笔含混不清的糊涂账。否则,也就不会出现近年来大中型商场“多米诺”骨牌现象。

  盲目追求“大而全”,不可避免地使商品结构陷入不合理的混乱状态,制约主力商品的开掘和优势发挥,削弱市场竞争力,影响商家自身发展。这也决定了许多国内商家在与海外商业兵团短兵相接的第一回合较量中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对海外商业兵团进军到哪,那儿就会掀起巨大波澜也就不足为怪了。

  竞争,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发现了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家乐福来了,沃尔玛、麦德龙……都来了,而且掀起一波又一波“圈地运动”。这些世界级的商业恐龙为何能迅速立足获得成功,关键的是他们所擅长的正是国内商家普遍欠缺的弱项,由此形成天壤之别的业绩景观。现实中,尽管许多商家把“顾客第一”的口号叫得震天响,有的还不乏美丽动听的诸多许诺,但是,倘若连最起码的购物需求都无法做到令顾客满足,顾客哪还有心情去接受你的心意呢。

  家乐福8000种商品创造了比15000种商品毫不逊色的经营业绩告诉我们,研究市场需求动态,分析顾客消费趋势,不断优化和调整商品结构,为顾客提供适宜、周到、满意的商品,是对顾客一切承诺的最好体现。商家由此用不着担心顾客的忠诚度,并能从中获取更加丰厚的效益回报,取得皆大欢喜的“双赢”,商家何乐而不为呢?!(丁亚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