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人同时进餐 武汉流行“航母级”酒店

2001年05月23日 16:19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5月23日电(记者廖君 詹国强)五月的江城已显“火炉”本色,每天的气温高达三十五、六度,着实有些酷热难耐。而武汉餐饮业的比拼也一如初夏江城的气温,正竞爆炙热:一些稍有影响的“新字号”酒店,竞相扩大规模,增设分店;能同时容纳上千人进餐的“航母级”酒店,也接连“浮”出水面。面对武汉餐饮业这种“通过多店连锁,试图集团垄断”的激烈场面。业内人士指出,餐饮业的扩张,应根据武汉的消费潜力和酒店的自身实力量力而行,切不可沙上建塔,跟风而行,盲目扩张,否则,很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现象。

  与其它行业相比,时下的餐饮业可谓风光无限。过去有五六十个台面,能同时容纳五六百人进餐的酒店,在武汉堪称“大酒店”了。如今,这类酒店满街可见,短短一年多的功夫,江城“航母级”酒店已达10多家,有的进餐规模高达1500人之众,是过去大酒店的3倍。即便是这样,一到吃饭时间,武汉市一些稍有名气、规模较大的酒店依然是人流不绝、人满为患。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为了吃上一顿饭,往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排队等位。

  武汉市饮食服务管理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餐饮业近15年来的平均利润增幅都在10%以上,去年全市餐饮销售额更是突破60亿元,居各行业前列。这种“牛市”,使许多人都认为,餐饮业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买卖,大凡“下海”,首选餐饮。据有关方面统计,1995年,武汉市餐饮网点达3万余个,每千人拥有酒店十五个。业内人士指出,即使按武汉目前的消费水平,每千人拥有四五个酒店就已足够。由于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残酷,近几年来,武汉市每年酒店的淘汰率高达15%。6年间,武汉已有1万多酒店如同“多米诺骨牌”现象,相继而倒。尽管如此,目前武汉市的酒店量仍然供大于求。由于僧多粥少,江城“新字号”之间的价格战呈现出白热化。最近,某家“新字号”酒店在城区开办分店,实行全场九折优惠,与之相邻百余米的另一家“新字号”旋即推出“八折酬宾”的招儿,每天进餐前十桌实行对折,虽然日销售由2万元上升3万元,但毛利不到35%,该店经理暗暗叫苦不迭。

  业内人士指出,武汉的不少“新字号”酒店从表面上看,是顺风顺水,正逐渐成为行业的“新生寡头”,但实际上存在很大隐忧。酒店扩张实际是品牌的扩张,产品是品牌的支柱。像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天津“狗不理”的大包,产品不仅叫得响,而且标准化、工业化程度极高。武汉的不少“新字号”酒店,却鲜有自己的招牌菜,八成左右的菜肴相互雷同,手工操作、经验色彩浓厚。一个师傅一个法,同一酒店,各家分店的菜品质量差异明显。这样的扩张,生命力难以持久。现在有些酒店的分店在开办之初,靠店名造势。往往在产生几十天左右的冲击波后,生意很快就一落千丈。

  更要命的是,“新字号”的技术人才捉襟见肘。靠原有的骨干厨师,打理一二个店问题还不大,但“战线”拉长,难免拆了东墙补西墙。许多酒店开办分店,通常是“临战招兵”、“开业点将”。有的酒店近90%以上的员工是开业前招聘的,进行不到一月的强化训练,要在短时间内达到酒店的经营、服务水平,难度可想而知。随着“航母级”酒店的增多,酒店被迫集中力量保“大”。大店热闹、赚钱,而数量不少的分店只能维持,甚至亏本。

  也有一些酒店试图另辟新径--尝试特许联盟,允许别的店使用自己的店名、菜品和标识,自己只派少量技术和管理人员,每月从加盟店的收入中提成。但由于武汉餐饮业在菜品经营和营销理念上尚未发育成熟,相当一部分特许连锁店的经营状况不尽人意,处于进退两难之中。

  业内人士告诫酒店业主,餐饮扩张应适度,适量组建“航母型”酒店未尝不可,但勿遍地开花。武汉“新字号”酒店从创业至今,不足10年光景,刚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面临第二次创业,苦练内功仍是当务之急。(完)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