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 熊猫集团率先跳出彩电陷阱

2001年05月21日 16:11  南方网-南方周末 

  4月6日,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1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榜,熊猫电子集团以2000年度营业收入总额168亿元名列第6位,与1999年相比提升了3位。记者同时注意到,在传媒视线中向来十分活跃的长虹[微博]、海信[微博]、康佳等家电企业却排在熊猫之后,而且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指标与熊猫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不仅如此,细心关注熊猫电子集团近几年的变化,着实为之一惊:

  1996年熊猫经营遇困;

  1997年、1998年熊猫相继出现重大亏损,两年巨亏9亿元;

  1999年熊猫扭亏为盈,赢利4亿元;

  2000年熊猫赢利7亿元。

  四年的巨变,1999年无疑是一道分水岭。此前几年,历史悠久的熊猫电子集团陷入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分析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彩电。熊猫电子集团副总经理邓伟明直到今天依然黯然神伤————经营观念和应变能力是主要问题。1996年之后愈演愈烈的彩电价格大战,使整个行业面临越来越困难的环境,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毛利亏损,而彩电在熊猫产品结构中长期占据90%以上的比例,公司虽然在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很多措施,但进展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不能迅速形成,在彩电境况越来越差的形势下,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存货与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潜伏巨大的经营风险,跌价和呆账损失很大,再加上成本控制不严、固定费用高、劳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管理问题接踵而至。

  上市不到两年的熊猫股份也一度进入ST板块,熊猫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然而,熊猫并没有一蹶不振。

  经营转机首先源于一笔5亿元的资金。1999年,为刚刚“下放”到地方的熊猫扭亏脱困成为江苏省、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两级政府通过新港和省国投各注入2·5亿元资金,并对原有国有资产进行划拨,将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改建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新港占46%,省国投45%,市国资经营(控股)公司9%。这一次“输血”的直接效果是改善了熊猫的财务状况,资本运作能力同步增强,同时,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为熊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了改革的第一股动力,受命于危难之时的集团总裁李安健着手一系列“拯救行动”。

  产业结构调整立下头功

  熊猫原有的产业群体中,家电消费类产品一直是根顶梁柱,199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在熊猫集团总盘子中的比重高达97%,通信类比例只占3%,彩电也一直是熊猫的核心业务。事实上,90年代初的熊猫彩电还是处于一个难得的“黄金时期”,这一点又直接归功于此前熊猫抓住“军转民”的机遇,在短缺经济年代,熊猫彩电炙手可热,一度成为“稀货”。然而,在市场迅速转向买方一边的同时,憨态可掬的“熊猫”却转得太慢。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1999年之前的熊猫———成也彩电,败也彩电。

  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熊猫而言,讨论在家电圈内继续“火拼死扛”还是“化腐生肌”已经没有余地,熊猫被迫作出战略转轨———削减家电比重,转向以通信、电脑为主。2000年,熊猫彩电内销数量已锐减到60万台。回避风险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在彩电业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形势之下,熊猫因为彩电“大难无为”而成功脱险———2000年熊猫彩电业务盈亏接近持平,换言之,熊猫相比前两年少亏数亿元,与此同时,熊猫在通信领域大做文章。李安健不无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这两年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一系列资产重组,通信产业已占熊猫集团2000年销售收入的80%以上。

  一个通信巨人的影子

  顺利实现战略转移的熊猫在通信领域释放的潜能的确令人侧目,基于熊猫固有的技术后劲,短波、卫星和移动通信已呈现出“三箭齐发”之势。熊猫短波通信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技术实力,产品已全面实现数字化,截至2000年,熊猫跳频电台市场率占国内市场50%以上,航空电台占有率在80%以上,而卫星通信领域,同样因为熊猫竖立了一道“高科技”门槛而使其成为一块“独食”。据了解,以军方为主要客户的熊猫短波和卫星通信每年都有数千万利润进账。

  移动通信产业成为熊猫集团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是熊猫移动通信尤为突出的表现。熊猫与爱立信[微博]两度携手,先后成立两家合资公司———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与爱立信熊猫终端有限公司(EPC),两家公司产品线囊括从系统基站、交换机到终端手机一揽子解决方案。

  ENC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基地,也是爱立信全球四大供应中心之一,2000年ENC销售收入102亿元,净利润约5亿元,这意味着作为ENC最大单一股东的熊猫(占43%的股份)有不低于2亿元的利润分红;1999年投产的EPC2000年生产手机170万台,其中40%出口,完成销售23亿,利润达6000万,成为不可小觑的后起之秀,仅一年多时间,熊猫手机跻身国产手机前三强。

  在熊猫自有与合资通信体系的构架中,不难看出,熊猫正凸现出一个通信巨人的影子,不仅如此,熊猫品牌的公众形象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剥离彩电股价当日上扬16%

  2000年10月6日,熊猫集团控股的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NPE)宣布将彩电业务彻底剥离,转而集中发展通信产业,投资者对此消息倍感鼓舞,在香港上市的熊猫电子当日上扬16%,舆论普遍认为熊猫作出了积极的决定。上市公司将所持有的南京熊猫电视机有限公司、熊猫电源设备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的100%的股权,南京家家乐家用电器厂的部分股权以及熊猫从事影碟机和电视机配套件生产单位的资产与熊猫集团持有深圳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8%的股权和熊猫机电设备厂99%的股权进行资产置换。此次资产置换,熊猫股份换出以电视机业务为主的资产总值为1·67亿元,换进资产总值为1·12亿,差额5500余万元由熊猫集团用现金补齐,这笔现金将用作股份公司的营运资金,投资移动、卫星通信和信息产业。

  熊猫将优质资产置入股份公司、剥离彩电业务给集团公司,给股东带来了信心以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熊猫品牌正向一个以通信为主的高技术形象转移。熊猫股份董事长李安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打破思想上的误区,不要以为曾经赚钱的项目就永远是好项目,彩电业务曾经为熊猫带来过一时的辉煌,但也导致了重大亏损,而与此同时,转向以通信产业为主却取得了初步成功,在2000年熊猫股份的利润构成中,通信占了八成。

  不可否认,熊猫已率先跳出羁绊已久的家电陷阱,成为一家以通信为主业的电子集团。然而,记者同时注意到另一个问题,熊猫集团的主营收入和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合资企业,这会成为熊猫作为通信品牌崛起的障碍吗?(本报记者刘国华)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