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成功探索之二:优秀企业文化铸造民族银行业精品

2001年05月17日 12:38  新浪财经 微博

  8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新型商业银行的加入,极大地激活了由原国有银行垄断的中国金融市场,使得中国银行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一批新型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骄人业绩脱颖而出,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招行人十四年来发扬拼搏创新奉献的“招银精神”,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一方热土上,为中国银行业创造了一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乳交融、有机结合的鲜活范例。这一切,都与招商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并构建了独具招行特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招行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么,招行的企业文化又是怎么在全体招行人的智慧结晶和共同参与下,以点点滴滴的一招一式塑造并不断成熟完善起来的呢?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石,使其成为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作为中国的一家新型商业银行,要取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样必须塑造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在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先进经验的同时,要特别强调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以政治思想工作来统率企业文化建设,这是招商银行在构建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

  在大力探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道路的过程中,招商银行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基础和突破口。全行员工精诚团结,艰苦创业,奉行“信誉、服务、灵活、创新”的经营宗旨,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使幼小的招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1993年11月21日,《经济日报》以“招商银行异军突起,‘招银模式’引起金融界广泛关注”为题,首先提出了“招银模式”,紧接着《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对招商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一时间,“招银模式”成为中国金融界的热门话题。

  1996至1997年间,招行历经近十年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员工在收入待遇上也得到了改善,于是部分员工滋生了功成名就,沾沾自喜,甚至居功自傲、贪图安逸的思想。行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及时发现了这种苗头,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的任务,并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围绕这一新的奋斗目标,全行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理想教育,激发了全行员工进行二次创业的热情。

  1999年6月以来,在“三讲”教育活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中,马蔚华行长深刻地阐释了在招行工作的共产党员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首先就是要把招商银行发展好,全行党员同志应当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体现在岗位上,努力把招商银行建设成为民族银行业的精品,应对中国加入WTO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了这一目标,招行就是用行动证明,中国加入WTO后,共产党领导下的银行能够与外资银行较量和竞争,这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贡献。

  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坚持不懈的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招商银行共同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招商银行的员工从建行以来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转化成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在成立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招商银行各项指标连年大幅增长,在国内银行业中迅速崛起,创造了银行业高速度与高效益有机结合的范例,为中国金融改革做出了贡献。

  二.以共同的理想为纽带,努力培养核心价值观,形成以“拼搏、创新、奉献”的招银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共同进取”为主要特征的招银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的环境和氛围,要使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除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还要努力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

  用招行人自己的话说,招行一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这种共同的危机感,使员工形成了较强的利益共济意识。随着加盟招行的队伍不断扩大,进招行的人无不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企业精神和文化氛围。不论领导还是员工都愿为招银事业吃苦受累,勤奋努力,以苦累为荣。

  当一些银行的信贷员还在等客户上门时,招行的信贷员已经不辞辛苦地轮番深入到各企业,为其提供热忱服务;当一些银行的储蓄员还坐在高高的柜台后享受冷气时,招行人已经在烈日炎炎下支起了大红伞,口干舌燥地向每一个路人介绍招行的“一卡通”。正是这样的执着和热忱,正是这种一切从市场出发,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的招银精神,不断感动着“上帝”,为招行赢得了市场,也争取和抓住了发展机会。招银精神这种内在的企业文化也同时外化为企业的优秀形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在机构建设的过程中,陆续开业的分行也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为招银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不断完善和丰富招行的企业文化,推动着招银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比如沈阳分行一直在全行员工中倡导“拓荒牛精神”;北京分行把培养员工的事业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一个精神,两个共同”为基本框架的企业文化体系;南京分行在开业之初就树立“奉献在岗位,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理念。

  但是随着招商银行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部分员工开始滋生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思想,某些管理部门机关化、衙门化现象有所抬头。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总行领导班子决定在全行范围内开展“总结和弘扬招银精神”大讨论,并组织“弘扬招银精神演讲团”分赴十三个分支机构进行巡回演讲,还举办了总结“招银精神”的征文和征集等多种活动。各行部对这次活动热烈响应,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全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次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历时半年多,实际上成为招商银行发展过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思想升华运动,促成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凝结和深化。

  三.坚持人才兴行的战略,将文化建设与价值激励结合起来,在企业中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企业文化的基本氛围。

  招商银行在发展的历程中,充分地意识到,随改革开放而具有了现代意识的金融人才,在追求高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把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统一起来。

  与此同时,招行还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激励机制联系起来。企业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必须由一系列价值考评体系来落是到具体工作中。招行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择优录用新员工。入行以后,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员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所长申请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以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对于在岗员工亦根据统一安排,在保持业务稳定有序的前提下,实行多岗位交流。总分行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轮换,使员工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使自身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在这种竞争上岗制度下,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业务发展急需的业务和管理骨干不断涌现。

  招商银行行员具有年轻化(平均年龄29岁),文化层次高(7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特点。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敏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强,敢说敢为。多年来,招商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努力营造有助于业务发展的企业环境和氛围。一是重视建立与完善行长与员工直接沟通的渠道,使行领导能够倾听到基层员工的呼声,在基层员工与行长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渠道。二是在办公自动化上开设了“电子论坛”和“调研沙龙”,员工可以匿名发表意见和建议,不少建议已经被相关部门接纳并应用于实践工作当中。三是开办“招银员工论坛”,每期一个主题,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登台演讲,发表见解,为全行员工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吐露思想的平台。四是坚持办好行刊《招银月刊》,使其成为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阵地,力争在文化层面创造出具有鲜明招商银行烙印的企业文化品牌。

  四.树榜样,学先进,以活生生的样板教育人、感召人,使全行员工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唱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最强音。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招商银行一直非常重视发现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宣传这些典型和榜样,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活动,正确引导全行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招行各级党组织每年都开展评选优秀党团员、业务能手、青年文明号以及金牌行员活动。

  例如,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他们在业务开拓、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成为广大青年员工学习的榜样,团结和带动了周围的广大团员青年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员工。到目前,全行共累计取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1个,省级(包括招商银行系统级)“青年文明号”30个,市级“青年文明号”50个,取得国家级“青年岗位能手”1个,省级“青年岗位能手”14个,市级“青年岗位能手”34个,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招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各种优秀人物,激励广大员工向他们学习,争创先进。《招银月刊》开辟“招行之子”、“青春之歌”等专栏,对获得全国金融系统劳模、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党员、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团员等光荣称号的先进典型进行报道,宣传他们的事迹,树立学习的榜样。

  2000年4月24日,招行深圳管理部派往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永仁县作科技扶贫副县长的臧金贵同志,因病不幸殉职,倒在了扶贫工作岗位上。臧金贵同志他满怀着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申请,为扶贫帮困倾注了全部心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招行人拼搏奉献的可贵精神,为招行、为深圳特区争得了荣誉。2000年6月23日,中央金融工委作出决定,追授臧金贵同志“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国金融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和全体员工向臧金贵同志学习。

  实际上,招行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把捐资助学、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大事来抓。从1997年起,招商银行相继在江西、贵州、云南援建多所希望小学;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侵袭的危急关头,全行捐款786万元支援灾区人民,受到国家民政部门的好评。1999年以来,自国务院将帮扶云南省武定、永仁两个贫困县的任务交给了招商银行后,总行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招商银行扶贫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办公室,选派干部到两县挂职,并组织全行员工多次捐款捐物,被云南的政府和人民誉为“扶真贫,真扶贫”,并涌现出臧金贵同志这样的优秀扶贫干部。

  五.将企业文化建设与银行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经营理念当中,使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外化为银行鲜明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

  培育优秀的招银文化,首先必须明确招银文化的理论基石——招银经营理念。招行从建行以来,以哲学一般原理为基础,并从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对招行经营理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使其具有鲜明的人格化特征。“信誉、服务、灵活、创新”,这八个字浓缩了招行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招行人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例如,招商银行坚持“创新”,敢为天下先,十四年来走科技兴行之路,开发出“一卡通”和“一网通”,并成功地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相融合并运用于业务实践当中。

  企业文化与品牌二者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例如,一个知名品牌,其背后必有该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作支撑;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其精神内涵也必然会通过服务、员工言行以及形象设计、环境氛围等,外化为鲜明的银行品牌形象。如果说,“一卡通”的推出使招商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科技含量走在了国内银行业的前列,那么,招行“一网通”的推出并领跑网上银行则使招商银行成功树立起技术领先型商业银行的形象。目前,招行网上银行——“一网通”无论是在技术的领先程度或是在业务量方面均在国内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一网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又创下了招行继“一卡通”后的又一知名金融品牌。

  2000年1月,招商银行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推出形象广告。这个形象广告将招行的企业文化浓缩在短短的五秒钟、八个字内,——“点点滴滴,造就非凡”,不但统一了全行的形象宣传,使“点点滴滴,造就非凡”一时成为招行人乃至群众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语,更重要的,是统一了认识,鼓舞了士气,让每一个招行人认识到成功来之不易,只有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才能最终造就非凡。而在更多的熟悉或不熟悉招行的人们的心中,招行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和企业形象已经在他们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和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外商业银行也会在企业文化上展开较量。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性日渐缩小,消费者更注重选择对企业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外在形象的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我们相信,极具智慧、富有创造性的招行人一定能率先运用这种文化竞争手段,在中国金融界树立起一面以“共同进取”为核心的“招银文化”之猎猎大旗。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