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质量突破一点 市场扩张一片

2001年05月16日 14:08  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记者 曹吉根)中国眼镜之乡浙江临海市杜桥镇,今年太阳镜镜片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倍多。带来这个变化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该镇淘汰了13家烘片企业,创办了3家胶片企业,使镜片生产工艺脱胎换骨,镜片质量有突破性提高。

  杜桥镇在全国眼镜行业几乎是无人不知。仅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杜桥眼镜就占据了全国市场1/3的份额,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了9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眼镜之乡。然而,杜桥眼镜数量虽然很大,质量档次却一直处于低水平。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镇150家成品眼镜生产企业,能生产中档眼镜的厂家不过20家,85%的厂家生产的眼镜都是价格不到5元的低档货。低价格、低质量,造成了杜桥眼镜在全国眼镜市场处于一个知名度高而美誉度低的尴尬境地。再加上恶性竞争的推波助澜,杜桥眼镜的销售窗口浙江眼镜城也一度被视为伪劣眼镜集散地。从1995年开始,当地政府部门对浙江眼镜城进行了全面治理,并以此推动整个眼镜行业提高质量。

  记者在杜桥采访时看到,从浙江眼镜城售出的每副眼镜都挂有身份牌,生产厂家、销售摊位、地址、电话号码一应俱全。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产品标牌,当年的质量整治就是从标识标注着手的。清晰的标注严格了生产销售者的质量责任,使得政府倡导的质量检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顺利展开。与此同时,高密度的质量监督抽查、打假行动也让假冒伪劣抬不起头。

  质量整治最大的效果是提高了眼镜企业的质量意识。1999年,国家对杜桥太阳眼镜镜片的一次质量抽检,对杜桥眼镜生产企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并导致全行业生产的一次技术变革。当年的国家抽检结果显示,杜桥太阳镜镜片质量普遍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企业主们坐不住了,他们邀请国家眼镜质量检测中心的专家给自己把脉看“病”。专家指出,病因是杜桥镜片采用的烘片技术制造工艺落后,只有淘汰烘片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胶片生产设备和技术,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质量问题。

  原先生产烘片的13家企业纷纷淘汰落后工艺,联合投资1300万元组建了两家胶片生产企业。质量上去了,价格上去了,市场迅速扩张,销售出现了一年翻两番的增长奇迹,一下子出现了好几家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规模企业。一时间,改进工艺抓质量,注册商标打品牌成了杜桥人的共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