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预测中国传媒产业未来走向

2001年05月16日 09:23  华商报 

  WTO,意味着中国传媒业将进入一种没有退路的竞争。

  中国的媒体发展有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成熟的经营管理者办媒体,如成都商报;第二阶段,传媒人办媒体,一批由编采、广告、发行等一线队伍的优秀人才汇聚一起,如诚成文化、北京世界商讯;第三阶段,出品人办媒体。出品人作为资本的代言人,传媒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代表,他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在哪里,而不是具体哪个产品。国内目前尚没有出品人出现,但有一些准代表,如凤凰卫视[微博]。从时间上讲,这三类人是继起的,但在空间上讲,是可以并存的。目前国内正是由传媒人向出品人发育的阶段。政策的松动,可能会导致第三阶段的提前到来,预计可能在2001年7月-2002年初会有较大突破。——时代光华公司侯琰霖博士传播方式无限——未来竞争,内容为王。

  对于报纸和印刷媒体,我认为报纸的报业集团实际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如果报纸单纯靠报纸的发行去做的话,报业集团是没有出路的。报纸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扩展经营空间的问题,单纯收购一个杂志,再收购无数个杂志,我觉得从生物的角度上来讲就是近亲繁殖。所以报纸的出路我认为不在这里,必须找到新的领域进入,这个领域叫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在宽带环境下,实际上要进入影视业,要进入电视广播业,没有这个出路的话,报纸是死定了,要么局限在一个区域的媒体里。——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黄升民教授

  下一步的走向,当资本市场和媒介市场结合之后,重新适度地改造可能就会成为新的热点。按照我们过去的媒介,基本上按照纯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方式构造和规定规则的,既然当做产业来对待,就应该适度地让资本、产业发挥自己的价值链接的功能,游戏规则重新再造。这种再造在边缘层面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比如报纸出地方版、报纸异地办报,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社,以及网络之间的跨媒体合作。这一点,政策开放的空间应该是有的。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

  (注:以上系本报特派北京记者李亦南根据北京国际周世界新经济论坛“WTO与传媒经营管理专场报告会”录音整理。)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