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的“人才战略”: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1年05月11日 15:35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张晓然秦武平)现代科技产业观光游的游客,假日来到宝钢,在“三期”巨型厂房内,但见热、冷轧钢流程线正轰鸣运转,且全是电脑操作,只有一名大学毕业的操作工在控制室里监控,不禁惊赞,宝钢的工人也是工科学士,真了不起!不稀罕,陪同人员自豪地介绍,海外学成的博士坐飞机奔宝钢而来,年轻的才俊送往国外攻读学位,这在宝钢都是常事,宝钢是座人才库!有些游客不禁提议:宝钢应开办“人才游”,让人们一领宝钢人才的风采,探究企业吸引养就人才的魅力!

  此非戏言。宝钢走过23载风雨之路,从创业到完成一、二、三期工程,再进入新世纪的钢铁联合,支柱之一是济济人才,成功之一也是生机勃勃的人才机制。在人才战略先导下,她才能在激烈异常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向世界级大企业冲击!

  培育一代国际化人才

  人们很难想象,宝钢现在发往国内外市场的年产一千多万吨钢销售量,就是在戴志浩,这位38岁的总经理助理参与指挥下完成的。18年前他从上海交大毕业来到宝钢时,怀着回校“考研”的梦想。但宝钢成才的前景像根无形的“金丝线”拴住了他,让他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宝钢没少在这根“苗”上施“厚肥”:在德国梯森钢厂学设备原理;到交大脱产学外语;赴财大读MBA。就在他担任冷轧厂厂长助理的1995年,宝钢预感到中国即将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趋势,钢铁业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国际市场的份额,进入WTO后,便会成为“列强”的“盘中餐”。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就是“人才主权时代”。宝钢率先在国内提出国际化人才理念,它成为其决定未来竞争胜负的关键“筹码”。戴志浩终圆“读研”梦,但他深知,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读经济学的每一小时,都是在圆宝钢的世界强企之梦!当他以14门功课13门A,1门B的成绩毕业归来时,宝钢向世界500强企业挺进的征途上,又多了一员大将。

  至今,在宝钢每年都有一批“戴志浩们”被列入国际化人才战略计划中,目前为止已有252人被派往哈佛、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著名学府,以及韩国浦项、日本三井物产等10多家国外名企业研修。企业还培养了45名博士生,最早在国内建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里,有13人留在了宝钢。这些精通钢铁技术、系统工程、贸易以及经营管理等“十八般武艺”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宝钢在新世纪迎接挑战的“法宝”。到2010年,宝钢要培养出300名精通国际市场与金融的经营管理人才、300名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300名高技能人才。

  争夺一批留洋精英人才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才是首要竞争。“争夺”二字,体现了宝钢对人才强烈需求的渴望。三年内主持3个重点科研项目开发,形成5项世界领先水平的宝钢专有技术,并申报6项专利技术,到宝钢未满4年的“新锐”江来珠,用实力回报了宝钢面向国际市场的人才争夺战略。

  海外留学时,凭借两篇发表在世界一流冶金杂志———美国《冶金会刊》上的论文,江来珠被国际“猎头”列入特殊人才行列,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瑞典山特维克钢铁公司研发中心永久雇佣研究员。出于民族的自尊,与精英的自信,他在中国准备加入WTO时,向徐匡迪市长透露了报效祖国的心愿。使他始料不及的是,不出半个月,抢先获得信息的宝钢便将邀请信递到他手中。面对如此高效率的国企,江来珠先有了好印象,立即赶到宝钢考察。他坦言,我的爱国主义要选择能实现它的环境,我决不会到一家机制落后、碌碌无为的企业去实现理想。短短几天里,他曾问宝钢有关领导,你们为什么要争夺我?回答是:挑战。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实施“本地化”战略,首先是研发、制造营销、管理三种人才的“本地化”,目标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才集群。而宝钢开拓海外市场,也要“全球地方化”,像你这种与国际接轨的专才,我们就要从跨国公司“虎口夺才”!这道理令江来珠诚服,像这样求贤若渴的国企,我不去报效,会悔恨终身!回去后,他二话没说,谢绝山特维克的苦苦挽留,毅然携妻儿回国落户宝钢。尽管年薪比国外少了70%,但他为宝钢工作的热情永远是百分之百。

  事实证明,争人才就是争财富。宝钢不到5年引进25个留洋博士,这笔巨大的财富,使宝钢的技术含量,产生了质的变化。留英博士单旭沂加盟宝钢热轧部后,8年来创造的经济效益价值上亿元!仅是单博士的贡献,宝钢至今就有200多项技术难关被攻克,每年可节省上千万元技术引进费。

  尊重使用所有人才

  每年投巨资造就人才,“筑巢引凤”吸纳人才,人才聚集后,企业能否“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今年4月宝钢召开的第八届“观念与创新”研讨会上,董事长徐大铨谆谆告诫大家,“领导者应该容忍人才的某些缺点”。大凡人才,个性极强,难免有些不足,或失误之处,不足为奇。关键是领导者的素质,要用人之长!这是用人的胸襟;这番话让在座人想起,曾有位技术人员提出1580热轧的自动化系统自己来干,有人不愿担“肩胛”,问出了事谁负责?后来党委书记关壮民知道了,马上批评:这一问,谁还敢干?如果领导说,你来干,有事我负责,问题就解决了!继而宝钢提出爱才惜才的理念:领导者为人才科技创新承担风险,是最好的“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这是用人的胆识。两则例子说明一点:宝钢用人成功的关键,就是尊重、爱惜,并大胆使用人才。

  说起宝钢爱才,也许有人会说,国际人才、留洋博士,谁不会把他们用得呱呱叫?普通职工中的“潜力股”呢?用得好吗?这问题提得有代表性。事实上宝钢的人才结构多层次,是金子,在哪儿都被珍视,能发光。

  连续5年摘取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如此成就和一位工人划上了等号,这就是宝钢股份公司运输部修理工孔利明亲手创造的奇迹。在宝钢,科技创新不是科研人员的专利,有创造力的工人同样是人才“至宝”。孔利明原先只是汽修组的电瓶工,几百辆进口载重车,内部构造精细但故障率也很高,孔利明边观察边琢磨,常常出其不意,瞬间解决了洋专家大半年都搞不定的技术故障。宝钢珍惜这朵智慧的“火花”,送他去接受专业培训。孔师傅和其他数千名职工一样通过了外语等级考试,还自学了所有汽修专业的课程。企业的慧眼没有识错英豪,孔利明至今已为宝钢提出合理化建议304条,先后解决重型汽车149个疑难杂症,获技术秘密5项和先进操作法1项,为宝钢创造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如今,先期挖掘出的孔利明、朱锡吾、曹敏生等9位工人出身的技能专家,可享受局级干部的住房、出差待遇,人称“局级工人”。

  到底是怎样的磁力使1800多名高级人才汇聚在宝钢?使宝钢挺进世界强企的“赢取”业绩越来越辉煌?人们在寻求答案。宝钢总经理谢企华曾就人才战略提出三条: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人们是否能从中体味到更深刻的答案呢?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里皮回击首尔刁难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