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进口石油去年200亿 今年会进口多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4月25日 07:44 北京晨报

  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不足,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不相适应,必须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从当前世界石油市场急剧变化的情况看,这个问题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江泽民

  进口增加伴随油价飙升

  日前,国家计委官员陈和平在“东北亚可持续能源利用与消费者教育论坛”上披露,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000多万吨,花费近200亿美元。

  在找到大庆之前,中国的“贫油”帽戴了十几年。伴随着大庆喷出的滚滚油龙,中国人脱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5位,石油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居功至伟。但在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后,国内的大型油田都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衰竭期,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塔里木油田和海洋石油的开发却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而进展缓慢。同时在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早已进入以石油为基础的工业化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已经与石油产品密不可分。

  一方面是国内供给的有限增长,另一方面却是石油需求的急速扩张。我国终于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当年的净进口量不过905万吨。此后石油净进口状况持续了7年。

  但石油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还是在1999年。那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万吨,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20%,更为严峻的是,进口的增加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突飞猛进。1999年3月,每桶石油12美元,一年后,石油价格开始跨越每桶30美元大关。这注定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要为石油付出高达200亿美元的代价。

  而我国早在1998年就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该方案规定中石油、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贴水由购销双方协商确定。汽、柴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基本确立了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

  由于我们确立了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于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市场上成品油汽油价格连续7次上调、1次下调,飞机票涨价、出租车调价等,成为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国际油价飙升,石油自给率下降,让人不能不关注石油安全问题。

  据专家分析预测,即使需求按下限估计,石油产量按上限估计,2010年时我国的石油供求缺口也将在1亿吨以上。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保障程度只有71%和62%。在未来10至15年内,中国石油进口比例将达到30%至40%。中国的石油供应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和石油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中国的原油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的程度也将越深。这不仅意味着更大的经济风险,而且还可能蕴含着更高的政治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

  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估计,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该组织还认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从1999年前的1.1%上升到去年的2%,主要就是由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

  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国家战略性石油储备,石油石化企业应用于生产的少量零星周转性库存也十分有限。而从国际上的普遍经验来看,石油储备已成为稳定石油供求关系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后,普遍重视和建立了本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美国的储备一般维持90天,最高为118天,日本的储备水平更长达169天。中国没有战略性石油储备的现状,与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对于国家和企业应付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极为不利。同时国家缺少对石油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企业也基本不具备抵御国际石油市场冲击的能力。近两年来国际市场低油价时我国不能大量进口,而高油价时又不得不大量进口就是一个佐证。

  市场化手段应对价格涨落

  从各国的情况来看,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都有其战略意义,一般都是在石油供给出现问题时才会动用原油储备。中国的原油储备也不大可能是用来平抑石油市场波动的,而是在石油供给出现问题,如战争等非常情况下使用。有了石油储备,将大大增强中国应付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但应对市场价格的涨落风险,还需要市场化的手段。

  石油作为一种敏感的战略物资往往被国际大资本所操纵,具有高度的投机性和垄断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1998年12月甚至跌破了10美元/桶的整数大关,创下9.55美元/桶的12年来的新低。但仅几个月后,到1999年第四季度,国际市场价格竟涨破30美元/桶的9年来的历史高位。在短期内出现这样巨大的价格涨落,这显然不是由简单的供求关系影响所至,而必有国际垄断资本(如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投机资本(如那些投机性“对冲基金”)作用其中。

  曾主持中国石油安全对策研究课题组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博士指出,目前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已经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浮动而变化,但绝不能被国际油价牵着鼻子走,这不仅仅是多付出美元的问题,石油是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单纯被动地跟踪国际油价,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十分不利。

  陈淮的课题组在研究如何规避石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时,提议建立一个风险采购屏障。具体设想是:成立专门在国际市场上从事风险运作的大型国际贸易公司,让它们通过风险采购的方式组织进口一部分石油;一方面用油企业按固定价格向这些公司长期订货;另一方面这些公司通过在国际石油市场上“高抛低吸”、从事期货“套期保值”或其他投机运作方式博取差价并获风险收益。这对于锁定部分下游产业的原料成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将起到很大作用。该项成果目前正处于进一步论证阶段。晨报记者张晓莉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特写:中国石油2000年净利润预计几乎增长一倍 (2001/04/24 13:23)
石油大王易主:拥有三大油田的新疆取代大庆 (2001/04/21 11:58)
能源专家:建立战略储备以保障石油供应 (2001/04/19 18:54)
石油济柴--以小阴小阳的方式缓慢推高 (2001/04/19 13:55)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直击歌坛盛事--《音乐风云榜》完全获奖名单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财经频道意见箱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