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海洋石油老总讲述:中海油上市悲喜录(附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4月05日 09:42 中国企业家

  海油人这样形容上市成功之后的卫留成:仿佛一位浴血奋战的将军,激战结束后,远离敌军的遍野尸骸与己方士卒得胜的欢呼,独自一人伫立,静默着、思索着,看似无悲亦无喜。

  卫留成说,“文革”之后,他就不记日记了。但2001年2月5日,他却打开了日记本,而后整整17天,每天都用英文记录这又一次于他意义非凡的路演。挂牌成功那天,卫留成大
致这样写道:

  ——非常平静,没有一点激动。我的感觉是上一次就应该这样。

  在卫留成大半生的履历中,每一步都离不开“石油”二字。25岁在长庆油田做测井工;37岁来到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52岁掌帅海洋石油总公司。他显然与石油结成了一体。因此,中海油两度冲击海外资本市场带给他的绝不止尘埃落定后的那番平静。

  “青蛙”变王子?

  卷土重来,中海油上市终获成功。折戟而归一年多来,弥漫在董事长卫留成心中的阴影也终于随着纽约、香港不约而至的春风涤荡一空。

  尽管此番上市又逢全球股市低迷不前,其中恒生指数跌破2年来最低点,而道琼斯指数亦一日连挫400多点,但中海油的股价却在挂牌后神奇般地逆市上扬,半月不曾跌破发行价。在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大厦里,人们又可以见到卫留成久违的笑容,午餐时间,每一个走过他身边的人,都会乐孜孜地同他攀谈几句中海油当天的股价。2001年3月1日的《HK Economic Times》上于是这样评说,“中海油三板斧,青蛙变王子”。

  卫留成并不赞同这种比喻。他说,“中海油不是由丑小鸭变作了白天鹅,中海油本来就是白天鹅。”的确,作为一家完全属于上游工业的优质公司,海洋石油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国际接轨,去年纯利为79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92%,与国际上同类公司相比毫不逊色。

  然而,天鹅亦有折翼时。1999年10月,人称“勇敢的出海者”的卫留成首次率中海油冲击海外资本市场,便遇暗礁。当时拟定发行20亿新股,计划集资25.6亿美元,但由于国际油价狂跌以及美股下跌,加之价格追高等主客观因素,上市大计不得不搁浅。至今回想起来,卫留成还颇感一头雾水,“路演快结束时,订单非常少,最后也没有配售,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1999年10月兵败纽约时,我曾经说要从租住的四季饭店的44层向下跳——当然那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我和几位同事抱头痛哭可是真事。我不否认。”四季饭店带给卫留成的回忆无疑是苦涩的,他感到自己被逼进了死角,且被告诉说,“你,非失败不可。”以至于当他又一次路演行至纽约时,不肯再住进去。他称1999年10月公司海外上市的失败是大半生来遭遇的最大挫折。

  一番山重水复过后,柳暗花明。2001年2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883)在纽约挂牌,每个ADR(美国存托凭证)上市定价15.4美元,收市涨到16.12美元;2月28日在香港,股价由挂牌时的5.95港元涨至收市时的7.00港元,涨幅达16%。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一个失败的IPO(初次公开招股)一般不会再引起市场上什么热烈的反应,但中国海油却是个例外。”

  “海上”风暴投下阴影

  对卫留成来说,1999年10月以后的日子显然是灰色的。有好几次,他都指着双鬓告诉记者,“我原来可是祖传的黑头发啊,这一年都变白了。”不胜唏嘘。

  “我相信兵败纽约对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都有打击,但是受打击最大的是我老卫。”如果上市成功,他曾打算与同事们在当地休整、庆祝一下。而事实上,败局落定后,卫留成一行便匆匆从纽约飞至香港,又连夜赶往深圳。在深圳蛇口,他一头扎进了分公司。

  一时间,他甚至不愿回北京,去面对那些看好海油、关心着他的人。中海油毕竟是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首家整体推入海外资本市场的大型国企,前所未有的压力如磐石落在他的心上,“说大了,是国家交给我这么大一个事,我没完成;往小了说,对公司的影响也太大。”

  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党组成员被卫留成叫到蛇口,关起门来进行总结。上市失败后的悲观情绪开始漫延。——改革是否继续?还要不要再次路演争取上市?那时,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机构调整已比较彻底,而人们甚至回过头来议论这些举措的正确性了。

  “我确实也怀疑过。”在卫留成的心中,由于执掌海油帅印几年来不俗的业绩所平添的那份自信也开始滑落。

  党组会开到一半时,或是悲观论调带来的巨大震动,亦或是消极的情绪令他感到压抑得可怕,他突然意识到,海油这就要开始走回头路了。“如果我再不清醒,再退一步,改革的回头路绝对走定了。一旦走了回头路,海油过去十几年改革的成果想再挽回几乎不可能。这个公司可能就完蛋了。”想到这里,卫留成说,“我一下子就醒了。”

  他也为一位证券界人士的话而感动,那位老者告诉他,船出海遇到了风浪不要紧,先回来靠岸休整,再伺时机。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为海油重塑信心,并开始等待下一次路演的时机。

  2000年6月,海洋石油进行重组时,上市未果的阴影曾再次凸显。重组当中利益受到冲击的人们产生了种种疑虑,又有很多牢骚钻进了卫留成的耳朵。卫感到海油人又在动摇,他认为,这还是对改革的信心危机的一种本质反应。于是,他召开紧急会议,用了3天分析、说明、交流,稳定军心。

  其实,卫留成心里最清楚,后来的一年,他同样未能完全摆脱那个强大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但他更清楚,身为海油的一把手,他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该表现出来。

  理智与情感的交锋中,理智占了先。

  与资本市场过招

  “第一次路演失败,是市场对我们认识不够,而我们更缺乏对市场的认识。”卫留成回首看时,如是评价。

  “不是因为公司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当时我们确实对资本市场不了解。中国的国企真正要到国际资本市场上闯一闯的话,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比如,资本市场对中国的经济格局怎么看?对中国政策的稳定性怎么看?对中国的石油工业又怎么看?”资本市场波云诡秘,而中海油在1999年9月首次路演出发时却过于乐观。

  这种乐观首先在定价上显现出来。定价追高是中国国企在海外上市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定价问题最终黯然出局的不在少数。而中海油亦出此错招。

  当时主承销商提出每个ADR(美国存托凭证)定价22-25美元,海油派出的路演队伍与其争执了整整一夜。“我们要求至少22.5美元,22美元太低了。但吵到最后还是22美元。”而今,卫留成会笑着谈起那时的情景,他承认,“其实心里一点数也没有。”“定价实际上需要技术加上艺术,”再度“出海”搏杀,卫留成深悟此道。

  同时,中海油此次将承销商变更为美林、第一波士顿、中银国际3家,以加强承销团的销售能力。卫留成要求承销商在出发路演之前,告诉他,国际上有多少投资者愿意买中海油的股票,并且接受怎样的价位。于是,2000年12月,美林等派出分析员,拿上研究报告,提前一个月预路演,不止一次地走访了近300位全球基金经理,对他们反复地讲中国、讲中国的石油业。

  “因此我们出发前,关于定价就看得非常清楚。”并且,卫留成也卸下了担心被视为流失国有资产的心理包袱。一年半前,意气风发的中海油从下到上推动海外上市,卫留成除了勇气,还多少心怀惴惴,毕竟那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较之目前尚不成熟。他的心里是有疑问的,“上市定价到底怎么定?定高了发不出去;定低了怕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责任咱担不了。”这一次,国务院领导的一句话让他吃到了“定心丸”,“不存在流失不流失的问题,只有上得去上不去的问题,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就行。”

  中海石油拥有160多亿人民币净资产,按照承销商的计算,公司估值折去IPO以及风险折扣共约30%,3家对其平均估值为55亿美元。其实,据分析员分析,无论营业利润、开采成本,还是从股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来看,中海石油均居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国际资本市场上对“中国概念”素怀偏见等因素干扰,中海油以比同类公司更低的估值来吸引投资者显然更为可行。卫留成对这个结果也满意,“我们这次卖出去的结果证明了这个数字。”

  与资本市场过招,令卫留成感慨万端,“资本市场上是一群什么人?基金经理都是绝对的‘人精’啊!亏一分钱他也不干。”复杂、残酷、严格——几经搏杀之后,卫留成这样评价既曾带给他噩梦、又终将光环移向他的这个不寻常的“市场。”

  “准上市”

  2001年2月5日,卫留成和公司总裁傅成玉分率路演红队、蓝队,再踏征程。出发之前,公司里的人纷纷对他说,卫总,你把价钱卖得低点、再低点。而卫留成私下里也半开玩笑地对员工讲,如果这次上市还不成功,他就不回来了,甚至做了最坏的设想——辞职。他深知,再次冲击国际资本市场对于海油保持独立生存的空间意味着什么。

  资本公海上浅滩暗礁不少,但一年半后的海油,也的确给卫留成这位船长增添了不少底气。

  中海石油的治理结构显然已比上一次路演时完善。那时董事会里请了2名外部董事,这次董事会变化为9个成员,其中外部董事4人。作为投资者的代表,他们分别来自李嘉诚集团属下的香港电灯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及香港地铁的主席苏泽光和澳大利亚著名律师赵崇康。

  为确保上市,中海油还引入了8家策略投资者,私募4.6亿美元,占到总股份7.75%。有了占总数近1/3的钱压在“兜”里,卫留成说心里踏实了不少。

  在管理模式上,海油则一直就如同一家外资公司。从1982年以对外合作起家,目前已与20个国家70个公司合作,签订合同146个,其国际化程度显而易见。

  尽管第一次被迫出局,但卫留成坚持把中海油当成上市公司来对待。从2000年起依据国际现行惯例,每季公布业绩1次,多次同投资者及基金经理交流,甚至还安排直升飞机把数十名基金经理接到海上钻油台参观,有关新闻的发布也严格遵循美国证券机构的管理要求。较之已上市的一般中资公司,海油已相当公开、透明。卫留成笑言,“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做。”但他还是要求一切有序地进行着。

  在世界同类可比公司当中,中海油的勘探开发成本居第2位,生产成本居第3位,综合成本居前5位且最近3年持续下降。

  此外,海油还提前兑现了首次路演时对国际资本市场的承诺。“我们说产量要增加15%,结果2000年前9个月同1999年相比,增加了20%;我们说成本还会下降,确实压缩了一块;说储量还会增加,去年又有几个新的发现。”

  卫留成如数家珍,无疑,他喜欢和别人谈起引以为荣的海油的一切。他坚信这些会让投资者感到,失败以后,海油的表现依然很突出。

  再“出海”

  成竹在胸,可好事依然多磨。

  2月5日,出发。第一天,第二天,卫留成的感觉非常好,“订单眼看着就上来了。”

  然而到了第三天,骤然晴转多云。美国证监会的一位油藏工程师对中海油的油田储量提出了几点异议,当卫留成一行抵达新加坡时,尚未拿到美国证监会的通行证。于是,彻夜开会、据理力争。在他转战伦敦时,终于接到了留守新加坡的同事报喜的电话。心中石头落了地,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一旁的人甚至以为他在流泪。显然,曾经的阴影如影随形,而一点闪失都可能使纽约成为中海油和他的“滑铁卢”。

  意想不到的坏情况还是“袭击”了中海油和卫留成。在距定价仅有一周时间的2月12日,新华社发表广东地矿局消息,称非中海石油作业区的黄海获得重要油气开发。中海油刚刚澄清这一消息,到13日,彭博咨询(Bloomberg)突然发表一位政府职员的讲话,说中国政府为支持西气东输,在2003年之前不会批准中海石油东海天然气的开发。一石激起千层浪,投资者立即把矛头又转向“中国概念”的政策风险。卫留成说这些不利消息属于“颇为严重的人为干扰”,“他有可能是把天然气和其他项目弄混了,可我这里订单一下子就少了。当时真是心急如焚。”总裁傅成玉即刻召开记者招待会、卫留成则连夜给国家计委领导写信,最后请求国家计委的领导向国外通讯社澄清事实。“闹了2、3天才把事情平息了。”但这无疑又增加了投资者对中海油股票定价时中国风险折让的要求。“市场确实非常敏感啊!”卫留成不得不感叹。

  而针对投资者认定“中国概念”即是“中国风险”的心理,他在出发之前已有充分估计。为此,国家经贸委为中海油出具了一式两份的公函,说明中国对外合作政策以及海油的海上专营权不变。卫留成、傅成玉各持一份,如握尚方宝剑。“其实第一次路演时提这个问题的人也很多,但那时我的思路跟现在不一样。我只会讲,不会变、决不会变。但人家不服气啊,你也不是政府,怎么能保证不变呢?我就没话说了。”

  “这一次我们首先跟投资者说,我不代表政府,我不敢保证这个政策永远不变。但是,我在看得见的将来,比如10年、8年,我看不到它为什么要变。然后我一一讲理由。如果还不相信,我就拿出公函晃一晃,这是政府的承诺。”

  “最后我还加了一条,我并不害怕政策改变。你不是担心钱投进来吃亏吗?我们海上油田面积最大,20年的技术、管理经验都非常成熟,在海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一番话鞭辟入里,卫留成感到,投资者被他说服了。有一名华裔投资者,在承销商眼里堪称“硬骨头”,由于始终没得到满意的关于政策风险的答复,预路演2次接触都没能促使她下订单。而卫留成有备而来,在路演时亮出“尚方宝剑”,这位女士一下子买了5000万美元股票。

  卫留成认为,作为一家国际上市公司、一只红筹股,跟投资者绝对不能做任何虚假的承诺。“不是你把钱拿到手就完了。”中海油其实称得上“财大气粗”,而依托资本运营、海外上市整合公司,才是卫留成1995年在香山饭店开会时提出上市设想的初衷。“缺钱不多,关键是转变机制。”

  时隔6年,无数风雨,现在的卫留成回到香山饭店,始感欣然。

  “明星股”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反复,或许是等待这一天等得太久,很多人以为,上市堪称卫留成在海油任期内最大的心愿。可是不然,卫留成并没有感到大功告成。

  两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在海油大厦的大厅里挂了起来,当日的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股价的比较,一览无余。这也许意味着,卫留成把目光放在了上市之后。

  同许多上市的国企一样,卫留成一身兼二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于是,如何处理好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成为人们颇为关注的话题。在目前存在一些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他说下定决心要择清二者关系。他举了个例子进行说明:目前有限公司租用海油大厦中的3层楼面,也要按合同付款。而上市公司受香港联交所的监管,多于29亿元的决策就要由其定夺。“上市后确实不同了。所有的合同签字都要靠律师,所有的财务数据都要依靠国际会计师。”毫无疑问,卫留成对这种完全规范的感觉很受用。

  按照卫留成的思路,从海外聘请优秀人才进入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强化公司的管理。目前,所罗门美邦前区域石油气投资银行家邱子磊已被招至麾下,被中海油任命为首席财务官及高级副总裁。

  卫留成希望红筹股中海油(0883)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航行得更远,他想看到有一天它可以跻身恒指,成为恒指成分股。

  一只“明星股”,卫留成已经为它设想了一个美妙的称谓。(文/本刊记者 戚娟娟)


中海油两次招股详情比较表
第一次招股 第二次招股 时间 1999年10月 2001年2月 发行股数 22亿股 16.42亿股 国际配售股数 20亿股 15.6亿股 (占总发行股数) 90.9% 95% 香港公开发售股数 2亿股 8200万股 (占总发行股数) 9.1% 5% 招股价(港元) 8.46元-9.61元 5.19元-6.47元 集资总额 186亿元-211亿元 85.2亿元-106.2亿元 市盈率(P/E) 21.48-24.04倍 4.3-5.3倍(2000年) 6.8-8.0倍(2001年) 保荐人 所罗门美邦 美林 中银国际 第一波士顿 中银国际
中海油、中国石油、中石化海外上市情况比较表
中国海洋石油(0883)中国石油天然气(0857) 中国石油化工(0386) 业务概况 上游公司,从事中国海 上中下游公司,从事原油 上中下游公司,从事石 上原油及天然气勘探、 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 油而后天然气的勘探、 开发及生产,并拥有在 产;天然气输送、营销和 开发、生产和贸易;石 海上开采的专营权。该 销售业务 油的加工、运输、分销 公司集中于渤海湾、南 和营销网络 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等区 域开采油田 招股价(港元) 6.01元 1.28元 1.59元 最高价 2.125元 1.720元 最低价 1.100元 1.030元 员工数目 1014人 4.8万人 51万人 2000年纯利(RMB) 165亿元 约600亿元 约200亿元 油储量 18亿桶 117亿桶 30.9亿桶 (截止2000年底) (截止1999年底) (截止2000年4月底)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中海油两地上市 成功集资百亿港元 (2001/03/01 07:23)
中海油正式在港上市 开盘价6.30港元 (2001/02/28 15:28)
中海油海外上市确定发行价:6.01港元/股 (2001/02/23 16:28)
中海油将在纽约和香港正式上市 (2001/02/16 12:17)
中海油上市将募资12-15亿美元 (2001/01/19 12:43)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军侦察机摧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财经频道意见箱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