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峰会披露:走私货差点毁了中国制药业

2001年03月12日 15:14  南方网 

  2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药学会与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医药发展论坛————2001年中国医药企业峰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尽管此次峰会上未见哈药、三九、同仁堂、广药四大掌门人身影而让峰会逊色不少,但华北制药集团总经理吕渭川、拜耳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雅墨、天津居士力集团公司总裁阎希军等国内外药企重量级人物的演讲却在不经意间透出了中国药业市场2001年可能上演的三幕大戏。

  围剿走私药

  在峰会上,素来处事沉稳,在媒体前一贯低调的华北制药集团总经理吕渭川语出惊人———

  走私水货差点毁掉中国的制药企业!

  吕演讲的题目是《抢抓机遇,应到对TO挑战》。与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哈药老总刘存周等业内风云人物所持判断相似、吕渭川坚持认为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制药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制药公司冲击并不大。为支持自己的观点,吕列出了三大理由:其一,目前世界医药业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都在中国投资建厂,且中外合资的制药公司已多达1700多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国际竞争在国内早已展开;其二,1992年签署的《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备忘录》相当于“小入世",我国已开始实行药品专利管理,保护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国家常规工作中,新药开发仿为主转为以创为主,加入WTO不致于使中资药企手足无措;其三,尽管入世后进口关税大为降低,但进口药品大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降低关税对进口产品的成本结构影响很小。

  言至此,吕突然话锋陡转,“国内制药企业近年一直饱受走私水货的冲击,关税再降也不可能比走私水货的冲击更厉害。”

  吕进而喟叹:“可以说,走私水货差点毁了中国的制药业。”

  吕的警世之语令峰会全场肃然。

  随即吕补充道:“可以说,我们经受了一场生死考验。”  

  出乎意料的是,在台上慷慨陈词的吕渭川却不愿接受记者对此话题的采访。他只是强调了一点,关于走私药对国内制药业的威胁,业内人士早已知晓,比如业界都知道这样一组数字,去年中国医药市场记录在案的药品销售额为60亿美元,但实际上真正流通的药品总额价值在150亿美元以上,而其中的差额,走私水货占了很大一部分。

  对此说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未置评说。但他透露,200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肯定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打击走私药品的力度,同时,还将对与WTO相适应的药品注册法规继续修改完善,包括《关于国外药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的规定》、《关于进口药品在我国进行包装的规定》,《进口药材审批规定》等重要法规,以改善国内药业市场的发展环境。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掀起一场打击走私药品的狂飙呢?外企向纵深扩张

  2001年,国际制药巨头们将在中国发动两大纵深攻略。

  所谓纵,指与制药相关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所谓深,即从京沪穗及沿海诸省向中西部挺进。

  透露出这条信息的是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总经理范雅墨。作为北京峰会上演讲的唯一一位外资药企老总,范的演说自然令与会的600余名中国药企从业者们格外关注。果然,他的开场白即令听者闻之一惊:不仅拜耳,几乎国际上所有的跨国公司去年都在反思,面对中国未来10年将可能达到600亿美元的医药市场,他们忽略了什么呢?范随即以“国际医药企业应具备的能力及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为题阐述了跨国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新思维———

  过去,跨国大公司只关注在中国取得生产的许可证,但是从现在开始,跨国大公司的中国策略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其一,将在中国的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中寻求中国最优秀的合作者。我们将以合资或控股的形式寻求与中国的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

  其二,将改变以前只看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作法,而从现在开始,将把发展的重点移向中国西部、中部的城市。至少,对拜耳来说,将保证临床的非常准确,使拜耳的产品更符合全中国用户的健康要求,而不是只关注一个局部区域。

  其三,将有更多的中国雇员(尤其是医药销售代表)被派往国外培训,在拜耳,用于培训雇员的费用将占到拜耳(中国)公司上年销售额的11%。

  范雅墨最后用“跨国大公司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对上述策略进行了总结。他称4年后,拜耳(中国)公司内将不需雇用翻译,所有的雇员都将是中国人。

  自称已在中国生活了2年的范雅墨显然深知“言多必失”这条中国古训,在演讲结束后,他对记者再三强调,如果要针对拜耳对中国医药市场的看法作更进一步的探究,应在他的回答前加上“仅代表范雅墨个人意见”之类的修饰语。

  范认为,中国制药企业必须进入国际市场,要把全球市场作为自己的销售目标才不会被很快淘汰掉,但中国制药企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新药品,而众多科研机构又只有研究而缺少开发,拜耳正是看到了这个矛盾所在,所以有信心在中国制药市场上一头抓住科研院所,一头瞄准中西部市场。范预测,拜耳医药保健品在中国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至少超过13%。中药潮涌西方

  中药几乎已是中国制药企业抗衡国际巨头冲击的至尊法宝,但囿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药进军西方的市场的步履却异常沉重,比如三九五年前耗资数千万元却刹羽而归,那么,经过番整肃的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会不会在2001年柳暗花明呢?

  未参加峰会的三九总裁赵新先依然是那句话,只要肯花大价钱,中药在2001年有咸鱼翻身的可能。赵说的花大价钱,更多的含义是投巨资改造中药旧的生产方式,赵以三九为例,中药现代化的方式既是三九正在着力进行的免煎中药和电子调配柜建设,赵还认为,仅在工艺上发改进中药还不够,三九拟斥资3000万元在国外建500家中医连锁诊所,先让外国人接受中医疗法,再让他们习惯服用中药,赵称此举为标本兼治。

  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总经理范雅墨在演讲中特别提到,对中国制药企业而言,今年应是开发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大好时机。尤其是在市场准入方面,目前欧美许多国家正在制定,修订或已出台了中医药,传统医药或植物药法案。他举例说,美国的《植物药管理法案》可望于近期正式出台,而澳方利亚和泰国则已将中药定为与西药具有同等的合法地位。这对中国的中药企业而言,2001年应是个好年头。

  天津天士力集团总裁阎希军更是乐观地预测:2001年,中药将迎来一个在西方市场的春天。阎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为例,该药在1998年年底正式通过美国FDA新药临床用药申请(IND),成为中国第一例通过该项审查的复方草药后,今年将获得在古巴、阿联酋、苏丹、韩国、澳大利亚的上市批准。目前,该公司正全力进行欧共体的申报工作。阎据此认为,中药企业在欧美市场应该有所作为,但要真正实现中药潮涌西方的那一天,传统中药企业应实现联合协作,联合攻关,从大局出发,多考虑传统医药的命运和未来,完成对中药产业的二次革命即进行中药产业的高技术改造,使传统的中药制药工业转变为名副其实的高技术产业。

  阎希军还建议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学术权威游说,培训外国药检机构、药审专家消除对中药的歧义,并转而给予支持。(21世纪经济报道/吉国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