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谈判为中国保险业的开放进程框定了一个时间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保险业内可被冠以“开放”标签的事件次第撩起盖头——新华、泰康踏上对外资招股之旅,并宣告成功;中澳合资保险公司中保康联在上海成立;中国光大集团与英国标准人寿等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
今年以来,保险业的开放势头更是明显,新近拿到牌照的外资保险公司就达11家,最
近的一个事件则是中美合资的恒康天安在上海成立。对外资招股是保险业中的一桩新鲜事,这构成了去年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旋律之一。
去年8月底,新华人寿向苏黎世保险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等招募了24.9%的股份,成为中国首家向外资招股的保险机构;11月21日,泰康人寿宣布对外资招股成功,瑞士丰泰保险公司购买了其10%的股份。这两个成功的案例昭示出保险业开放中的“第二条道路”——和合资相较,招股既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又获得了战略合作关系,得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服务手段,是一种对中资比较有利的股权安排。
不过,招股并不具有大面积推而广之的条件。客观而言,只有在无法通过独资和合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外资才会选择招股这种形式;也正是由于在国内保险业开放尚不完全的情况下,向外资招股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股价。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对招股的兴趣会越来越小,因此对外开放的主流还是合资和设立独资保险公司。
目前,中国保监会批准了4家新筹备的中资保险公司——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和恒安人寿,这4家公司同时获得和外资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的资格;同时,11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了经营牌照。按此计算,在未来的中国保险市场格局中,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将超过中资。
对于外资保险公司来说,最关心的无非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包括在公司中掌握多大的控制权,能够获得怎样的经营许可。从目前各行业中合资公司所出现的情形看,外资普遍怀有获得更大控制权的想法。按照中美世贸谈判,外资可在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中拥有50%的所有权,这在中美合资的恒康天安50%∶50%的股权结构中得到了体现。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保险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中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也会逐步扩大,这也许就是开放的正效应所在。
中国保险业开放进程:1992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上海开始保险业最先引进外资的试点。1992年9月,美国友邦公司率先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996年,瑞士丰泰在上海开业,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市场上经营财产险业务的外国公司。1996年11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宏人寿成立。截至2000年底,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外资保险公司达2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200余个,其中一半提出申请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01年1月,上海计有外资保险公司11家,其中6家为合资公司。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