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淳 北京报道
10月28日,总部位于香港的新闻和财经信息提供商——新华财经正式在东京证交所的创业板(Mother Market)上市,成为香港回归以来第一家到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新华财经此次发售包括20000股新股、7428股现有股和4121股“绿鞋”geenshoe)期权股,除去发行费用,新华财经的IPO收入大约为35亿日元。
“我们是第一家到日本创业板上市的中国企业。”新华财经的CEO布希女士表示,IPO筹得的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持续扩张,目前公司考虑在2005年进行若干笔收购交易。
登陆东京创业板
国泰君安研究境外市场的分析师戴涛告诉记者:“ 对于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具有网络媒体概念的公司,更为便捷的选择是在香港或美国上市。虽然东京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但它相对封闭,主要还是为日本企业服务。当港交所、纳斯达克、新加坡交易所纷纷来华游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时,东京交易所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放弃香港、美国而选择东京上市,新华财经必然有自己的考虑。“我们有日本的股东,他们可以利用影响力说服日本投资者,同时日本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也很感兴趣。如果新华财经可以从东京上市中获得比香港、美国上市更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新华财经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野村证券公司和Merrill Lynch Japan Securities作为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同时东洋证券、环宇证券、Naito Securities、冈三证券等日本证券公司也将参与此次承销工作。
尽管新华社在新华财经成立时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持股约20%,但是随着新的外国合作伙伴和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新华社的股权比例在逐渐下降。布希曾向《华尔街日报》表示,新华社虽是公司的一个重要股东,但目前持股比例不足10%,新华财经超过90%的投资者来自海外,大部分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投资者。
根据日本的会计标准,新华财经预计截至12月底的本财政年度净亏损11.2亿日元,税前亏损9.043亿日元,同期收入60.7亿日元,合每股亏损5548.93日元。虽然东京创业板没有对盈利能力有要求,新华财经又是最近成立的公司,没有历年数据可比较,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不能确定,使得新华财经在首日上市股价下跌了6.9%。
打造大财经
新华财经的管理团队正在打造新华财经大财经的概念:一方面,通过并购国外有实力的通讯社,加强其财经资讯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扩展公司的业务,试图将新华财经打造成一个信息资讯、指数编制、资信评级和投资者关系等涵盖所有财经媒体盈利模式的大平台。
2003年新华财经完成了对法新社亚洲财经(AFX)的全面收购,收购包括其在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另外8个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目的是扩大新华财经在全球的网络覆盖率。新华财经企业传讯经理曾敏琪并没有透露此次交易的金额,但表示,法新社亚洲财经将会在新华财经占有较小的股权。
而新华美通是新华财经和美国企业信息通讯公司(美通社)的合作项目,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2003年末,新华美通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新华美通在中国引入了一种不同于公关公司的运作模式,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它拥有2万多个信息渠道,在中国有2200多家媒体接收新华美通提供的企业咨讯。企业可以不通过公关公司将信息用最短的时间传达到世界各个角落。
此后不久,新华财经宣布收购美国财经新闻服务商Market News International。此次交易为中国公司首次收购一家有相当规模的西方新闻服务机构。新华财经借此扩展其在欧美的网络。
2004年6月7日,新华财经宣布与Mergent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这是新华财经最新一次的海外收购,此次收购旨在加强公司的评级业务。
新华财经的大财经圈由此基本打造完毕,接下来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如此频繁收购下如何进行人员、市场等方面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