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国保险市场聚焦 > 正文
 

地铁项目保险费率暴涨 国际分保定价权旁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4:1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宏 北京报道

  一次巨额赔付的发生将导致行业保险费率大幅攀升,这则保险业常规的最新范例是地铁项目。

  继去年7月上海地铁四号线发生巨额赔付后,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开始大幅提高地铁项
目的保险费率,但上涨后的费率仍与国际再保人的要价相去甚远。

  “上海地铁的保险大部分做了分保,因此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国际再保人,很可能一次就吃掉了他们十年来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利润。”一位国内再保险业内人士称。

  随后,国际再保人显著提高了再保费率。尽管这位人士对国际再保人的要价仍颇有微辞,但定价权掌握在他人手中,国内保险公司甚至只能贴钱做分保。

  地铁保险费率狂涨

  上海地铁四号线渗水事故是国内地铁项目保险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赔案,也成为这一轮地铁项目保险费率涨价的导火索。

  知情人士称,四号线渗水事故的理赔工作已接近尾声,理赔工作小组目前评估出来的事故地段重建费用约5亿多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加上未分保的500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承保的四家保险公司——平安、人保、太保及大众须赔付5.5亿元以上。

  不过,此地铁项目保险大部分实行了分保,最终进行赔付的将是国际再保险公司。“由于部分条款不明晰,再保人现在还没有赔付,但最终这笔钱的绝大部分将由他们来付。”

  尽管数亿元的赔付对国际再保人来说并不多,但“这可能已经吃掉了他们十年来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利润。”因而,上海地铁四号线事故发生后,国际再保人对地铁项目的再保费率大幅提升,这导致地铁项目保险费率也大幅上扬。

  去年8月,普遍的市场费率约在0.2%-0.35%之间,而到了年底,广州一条地铁项目的建工险保险费率已经达到了0.7%-1%,比数月前高出了三倍。由于广州地铁方面没有预期到费率上涨如此快速,保险预算不足,最终只选择了部分风险较大的标段分割投保。

  今年4-5月间,北京一条新的保额70余亿元的地铁项目进行招标,人保、平安和太保三家公司参与竞标。“我们就这个项目询问国际再保人时,他们给出的费率是1%。”参与此项目的一位国内保险公司人士说。

  但北京地铁公司对此费率水平表示无法接受,如同广州地铁,他们在工程预算中的保险预算不足,只能接受0.5%的费率水平,与国际再保人的要价相差一倍。为此,人保、平安、太保三家私下订立了“攻守同盟”,决定不降价承保。

  这个同盟不久就瓦解了。业内人士称,人保、太保与北京地铁公司达成了协议,按0.5%的费率水平承保,其中人保为主承保人,获得40%-50%的保险份额;太保获得20%-30%的份额,而平安及其他公司分别获得了不足5%的份额。同时,保险合同附加了30-50万元的免赔条款。

  贴钱做分保

  此时,人保和太保这些获得较大份额的公司开始面临分保的困境。“我们只有3%左右的份额,这种风险可以自己承担,干脆就不分保了。但人保和太保那么大的份额,没人敢不分保。”一家参与此北京地铁项目的再保人士说。

  知情人士称,人保与太保以超赔的方式按1%的费率分保给了国际再保人,并设定了一个最高赔付金额。“比方说,2亿元以下的赔付国际再保人不必承担,最高赔付金额为10亿元。”

  “这样的条件已经是非常优惠了。有免赔额和最高赔付限额,再加上2亿元以下不赔的超额条款,国际再保人仍然要求以1%的费率分保。这只能说明,他们在上海地铁四号线巨额赔付后,急切想扳回以前的亏损。”

  显而易见的是,在再保费率高于承保费率的情况下,国内保险公司已经无利可图,甚至是在贴钱做分保。“这样的情形不仅在地铁项目上发生,在其他大型工程保险上也时有发生。国内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时常出现,承保费率普遍低于国际再保市场。之所以这样的业务也做,是为了有一定的现金流流入。”国内再保人士说。

  同时,国内再保人士对国际再保人也颇有微辞。“国际再保人对国内的情况还是不了解,总是要求按国际费率水平分保。但中国有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他举例说,如电厂项目的保险,国际分保费率高得出奇,但国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赔付。

  定价话语权旁落

  可是,在这种“国际再保人不了解中国实情”的托辞背后,是国内再保人在国际分保时定价话语权旁落的窘境。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可能不分保,这既有偿付能力的限制,也有保险公司自身经营安全的考虑。但对于国际再保市场的费率,中国公司几乎没有话语权。”国内再保人士称。

  国内惟一的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尽管享有法定分保的特权,但由于资本实力远弱于国际再保巨头,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分保过程中一般是遵循国际再保巨头的定价及分保条款。

  出于对这种定价权旁落状况的忧虑,保监会曾有过设想,在国内保险公司之间建立一个自己的再保市场。由于国内再保承保能力有限,业内人士称,实现这种设想仍属远景目标。

  而国际再保人给出的依据是,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来评估风险。“我们具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多年的保险经验,因此我们可以做出合理的定价。”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兼东南亚CEO董悟熹(Ulrich Trumpp)说。

  同样,正努力申请国内再保险牌照的通用电气(GE)保险集团董事长Ronald Pressman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与国内业界分享我们在保险风险分析技术上的成果,分享我们在责任险方面的成功经验。”

  “他们是希望借此对国内再保人进行教育,要我们接受他们的技术理念。只有我们接受了他们的技术理念,才可能转而向投保人传达这些知识,他们设定的分保费率才可能为国内业界真正接受。”一位参加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中国展会的国内再保人士说。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