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尚未想好如何推出 燃油税出台成悬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3:1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张火 召虎 陈海生 10月下旬的一次研讨会上,与会者在笔记本上都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汽车企业不能再想当然地干了,现在要考虑能源风险,国际油价已经上涨到55美元一桶,节能和环保正在限制企业的制造方向。讲出此话的人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其实,除了政府的提醒,市场才是真正勒在厂商脖子上的套儿。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消费者向经销
对燃油税,政府还没想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一次非正式场合表示,由于来自国务院方面的干涉,明年燃油税即将推出。他表示,高速公路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政府免费提供,国家将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减少收费高速公路的总量。今后用于公路建设的财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以及维修税、轮胎税等税收。同时交通建设资金来源中,已经没有了养路费这一项,这意味着原先出台燃油税有较大阻力的交通部门,已经就燃油税出台达成了相当程度的共识。出台燃油税之类的政策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又可以弥补减少收费高速公路总量造成的资金缺口。 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就在10月15日的汽车节能政策碰头会上,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对于燃油税政策仍然存在争议。国家发改委认为:不出台节能政策,鼓励生产节能汽车就是空谈,应该早日落实燃油税。财政部则强调:税的大盘不能东拉一块,西扯一块。会上某政府官员说:“燃油税是老虎税,谁用大排量车就卡谁,这种做法有只利于产业调整。”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还是没有谈拢。 更为重要的是,不断趋高的油价正变成阻碍燃油税和节能政策出台的现实理由。“油价还有可能上涨,更可怕的是明年部分城市实行欧三排放标准,油品消耗可能还要增加成本。”国家发改委官司员坦言:“新车达标很容易,但用上一两年还能不能达标就不好说了。石化部门得加添加剂,这笔钱还得摊到老百姓头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一些加油站,很多都在推销20元一瓶的添加剂,如果加这个东西,等于是每箱油多花20元。燃油税每升再涨1元钱,没有人能承担运输成本骤涨带来的风险。 “前一阶段治理超载,结果导致运输成本上涨,农副产品涨价,现在好不容易平抑了,冬季取暖燃料的运输成本又压上来了。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合适推出燃料税呢?”国家发改委官员的反问让燃油税再次变成悬案。 但是油价高涨又的的确确影响着消费市场。油价高位和全球经济信心有关,尽管最近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油价已经回落到53美元/桶以下,但油价总体高位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回答是:先看政府那边吧。而政府的回答是:我们还没想好。 新能源方案都不现实? “现在的方向是科技部那边支持电动汽车,企业则分成三派:欧洲系的合资企业以大众和PSA为主,在华发展柴油车;日系合资企业以一汽丰田为主,发展混合动力;美系合资企业以混合动力和未来车,也就是氢动力燃料电池车为主进行在华的开发生产。”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调研员把国内的节能方向大体描述后说,“从可行性看,这些方向都缺乏现实意义,近期只有LPG、CNG还可行。”这位调研员以柴油车为例说,“德国大众的车技术最成熟,在欧洲市场占有量很大。我对他们讲‘在你们那里没问题,在中国就有问题。为什么?因为欧洲的柴油都是进口,而中国尽管也大部分依靠进口,但从根子上讲国家还是鼓励国内生产企业——中石油和中石化自己生产,他们目前的柴汽生产比就是三七开,你想提高柴油产量可以,国家得掏几百亿,可能吗?柴油的产量上不去,柴油车也搞不了多大量。” 记者拿着一汽丰田明年要投产的PRIUS宣传品给国家发改委的官员看,对方淡然一笑,“也就是附庸风雅的富人感兴趣吧。”在国家发改委资源综合利用司,更多的官员还是热衷于生物燃料,比如曾经在东北、华北列入试点的乙醇燃料,“我个人现在觉得生物柴油值得一试,又解决了农业产品附加值的问题,又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该司一位干部说。但他也觉得生物油能不能可靠提纯,大家的信心并不足。看来政府在节能政策上确实拿不准主意。 汽车厂难改既定方针 不能否认,按照中汽协会的统计,虽然厂家在努力让库存车逐步减少,但前9月汽车厂仍然有积累高达13万辆的工业库存,把这些汽油车(其中不乏大批高排量产品)卖出去是当前企业头等要务,至于明年的北京欧三标准,油价上涨这些信息还来不及处理,即使想到也没有可行的办法。“大概加大油箱是个马上能想到的办法。”一位高工如是说,但是这个办法只能骗一时,消费者并不傻。 在追求大排量、运动性的消费误区中,很多企业的过剩产能压在了2.0以上的品种中。特别是SUV产品,北京吉普、华泰现代、郑州日产今年只能完成销售计划的30%,甚至更少。对此SUV生产厂也是有苦难言。北京吉普常务副总童志远说:“各SUV厂家都在搞‘节油’的卖点宣传,但很多都令人难以置信,某品牌SUV宣传百公里的油耗竟然只有4升多,真能行吗?”北京吉普的一个经销商埋怨自己在吃哑巴亏:“我们卖的帕杰罗SPORT,在理想状态下2.4L车型,60公里和90公里时速的油耗分别为6.1升、8.1升。但厂家在该车上的标注却是8.8升。厂商务实是诚信的表现,但消费者看不到怎么办?” 有些合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找突破口。欧洲企业还是不顾一切地要冲向柴油车。法国标致驻华代表窦赛尔对记者说:“欧洲有85%的PSA产品是柴油发动机,我们的技术经验证明,柴油混合动力更适合中国国情,也更经济。” 整车厂在想办法,下一步就要轮到配套厂了,如何让发动机、变速箱更省油,材料更轻量化,这些需要用钱的问题对于多数已经被压迫得喘不上气的配套厂来讲,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在燃油税推出与否的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显然还没有谈拢。更为重要的是,不断趋高的油价正变成阻碍燃油税和节能政策出台的现实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