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医院投资项目艰难前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4:3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徐会玲、勾新雨 北京报道 总投资近60亿元人民币,床位达到5000张的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正在融资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项由北大国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中心组成的医院,堪称国内最大的医院投资项目,并号称要建成亚洲第一的超大型医疗体系。但其开工日期却一再迁延,由计划中的今年4月份一变而成今年9月份,又从今年9月份再变而成明年春季。
目前,负责为此项目提供服务的中关村生命科技园招商部部长金国伟仍没有十分的把握,他说:“明年极有可能开工建设。”据他推测,该项目2005年开工,2007年试营业,能够赶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横亘在北大国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中心面前的另一个阻隔就是其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追溯到该项目的始作俑者——台湾台塑集团的王永庆。 2002年初,已经在台湾打造出一条完整医疗产业体系的王永庆与北京市政府签订相关协议,计划投资4亿多美元在北京郊区设立一座5000张床位的“长庚医学中心”,当时长庚医院的一个口号就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王永庆退出,长庚医院的投资转向了河南等地。 2002年7月前后,已经批给王永庆的119公顷土地被北京市命名为“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北大和清华迅速接盘,整个项目一分为二,双方各自投资约30亿元分别设立北大国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中心。2003年8月,双方正式签署了入园协议。 在双方的对外宣传中,常常有这样的描述:“将在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而北京奥组委从未就奥运医疗服务问题与之接洽,也从未对此事表态,这让期望中的“奥运医院”处境尴尬。此前,在对外公布的计划中,奥运会所急需的专科——国际兴奋剂检测中心、国际医疗急救中心和国际药品临床实验中心都将在此建设。 10月14日,一则2008北京奥运定点医院确立的消息让这种尴尬雪上加霜。根据北京当地媒体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将包括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14家大型医院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定点医院。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并没有出现计划中的北大国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中心的影子。 负责北京协和医学中心整体运作的协和诚志副总经理王海涛告诉记者,此事还在发展之中,现在各种关系都很微妙,目前还不愿意多说,但他同时表示,融资问题不是障碍。 负责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工作的柴先生对于奥运定点医院已经确立的消息感到气愤,他称:“这是假新闻”,因为据他所知医疗服务的事情没有列上工作日程。 5月份,北京奥组委成立了医疗卫生部,据该部综合处的史先生介绍,国际奥委会对奥运医疗服务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并有一个时间表,按这个标准来评估审批,目前只是申报了候选的医院名单,这份名单中没有北大国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中心,对于其是否为奥运会提供医疗服务,北京奥组委是“一没有合作,二没有指定”。他说:“宣传奥运医院可能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很多房地产商还宣传自己处在奥运商圈里呢。” 北京市卫生局为什么要单方面公布奥运医院名单,记者两次拨通了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的手机,他都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显然,北大与协和方面并不会甘心这样轻易地失去“奥运医院”的金字招牌。负责北京协和医学中心项目对外宣传的办公室主任隋亚静并不愿意正面回答与奥运的关系,但她告诉记者“两个项目都在立项之中,没有形成文件之前,一切都不确定。我们会在11月份举行一个大型的新闻发布会,到时大家就都清楚了”。 目前,两个项目已经获得了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规划委的批复,但关键环节的北京市发改委乃至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还没有通过。一位中关村生命医疗园的内部人士称:“几十亿的资金,项目太大了,要上报国家发改委,现在正在积极申报。” 北大和协和方面寄希望于国家发改委的统一协调。因为目前北京市内尚没有一家大型医院具备为奥运会提供全套医疗服务的环境与水准,而北京市在申奥阶段时曾向国际奥委会做出承诺,为奥运会重新建造一所国际化医院。另外,医疗园临近奥运主会场和奥运村,交通十分便利,而选择市内的医院,解决交通问题将是一个难题。 而据北京奥组委医疗卫生部综合处的史先生介绍,奥运中心区已经计划建设几千平方米的综合诊所,能够服务25万运动员,如果有特殊需求可再转到市内的指定医院。虽然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诊所的建设规模,但他认为“几千平方米对运动员的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完全没有问题”。 更大的风险也许来源于奥运之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江耘副秘书长并不看好奥运概念,她认为奥运毕竟是短暂的,而北京市的医疗设施是过剩的,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开工不足的问题很严重。她说:“这个项目进展的比当初预想的还要慢,本身就有问题,王永庆当初的退出是明智的。”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北京目前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居住人群数量不断提高,需要一个服务档次较高的医院能解决白领阶层的就医需求,只要定位准确,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况且北京地区60%的就医患者来自外地,市场空间本来就不局限于北京一地。 另外,“经营之神”王永庆的眼光对投资者恐怕也起着一定的鼓舞作用。当年,王永庆极为看好北京的医疗服务市场并坚持独资,准备将规模等同台湾整个长庚医疗体系搬到北京。长庚医疗体系在台湾的净利润每年超过60亿元台币。
|